第三节隧道工程
一、工程概况
徐家弯隧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黄土垭村与绕组村交界处。
隧道起点里程为DK393+890,讫点里程为DK394+075,全长185米。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隧道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在大地构造上嫡属于秦岭造山喧,次级构造为武当山双向造山带南部走滑剪切变形带。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钠长片岩
隧道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中风化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隧道开挖中会有滴水、线流。
二、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采用进口、出口双向掘进。新奥法施工。隧道施工以出口为主攻方向。由于该隧道围岩类别较低所以导洞及主洞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采用风枪钻孔,微震爆破。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施工支护以锚、喷、网为主,及注浆小导管、中空注浆锚杆超前支护,开挖后锚杆、钢架、挂网及喷射混凝土紧跟。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混凝土衬砌采用大块钢模板配拼装式砌台架。衬砌混凝土采用洞外全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拌和,泵送灌筑。洞内排水进口反坡采用机械排水,出口端自然排水。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隧道施工首先进行洞口开挖,然后进行大管棚施工,待管棚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中导坑开挖,中导坑贯通后从中间向洞口浇注中隔墙,接着进行明洞施工,明洞施工完毕后进行中导坑回填及侧导坑开挖,待侧导坑贯通后施做边墙混凝土浇注,当边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正洞开挖,正洞开挖从右主洞开始,左主洞开挖滞后右主洞一个月(里程滞后30米)。主洞拱部衬砌与仰拱紧跟,离掌子面距离严格按照设计给定的参数实施。正洞开挖衬砌完毕后进行混凝土路面及洞门墙施工,最后进行隧道附属工程的施工。
三、隧道施工布署
(一)、临时工程布署
1、临时房屋
(1)、生活办公用房
根据施工队伍,上场人员安排,本隧道进口上场120人,出口上场120人,共240人(高峰期)。各队住房、办公室、会议室、食堂、澡堂,厕所等结合施工需要和洞口地形条件尽量设在洞口附近,住房按3m2/人,办公室按办公人员5 m2/人, m2/人,其它按现场需要布置。此房以双、单层活动房为主,部分采用普通砖瓦房,要求房屋布置尽量集中统一。
(2)、施工生产用房
水泥库。主要用于砼拌合站。
材料库,机械库。主要用于保管、存放工程材料、设备配件、小型机具及重要工程机械等。
炸药库、雷管库。进出口设一个炸药库,在相距50m以上设一处雷管库。
空压机房。分别设在进出口洞口附近。
工地值班室。进出口各设一个。
其它生产用房根据全标段实际情况具体统一部署,以上用房位置,规格及数量见总临时工程数量表。
2、供风
根据进出口所担负的施工任务及工程数量,进口设2台20m3电动空压机, 2台10
m3内燃空压机。出口设2台20m3空压机,2台10m3内燃空压机,其中内燃空压机主要用于前期供电系统不到位时的供风。压风管道采用φ100mm钢管.
3、供水
本隧道附近水质良好,可供生活及施工用水。在隧道出口开挖一大口井,利用离心水泵将水抽至山顶的60m3高位水池,采用100D45×3离心泵将水抽至高位水池供施工及生活用水。供水管道采用φ100mm钢管。
4、供电
根据进出口所需用电量的初步计算,拟定在进口洞外设一台500KVA变压器,提供隧道施工用电,进出口各设一台100KW内燃发电机在供电系统不到位时供照明及洞口施工用电,供电系统到位时作为备用电源。
5、洞内管线布置
洞内管线均布置在洞内线路前进方向左侧,通风管设于拱部,固定采用初期支护内设预埋件。
洞口平面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二)、隧道施工队伍及劳力安排
隧道施工由隧道施工队负责。施工高峰期进、出口各安排劳力120人,各队按工序、分工种设开挖工班、爆破班、出碴运输班、喷锚班、衬砌班、养路班、机修班、木工班、测量班、混凝土班。劳力配署见隧道劳力曲线图。
(三)、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说明
根据本隧道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合理配置机械设备。主要有供电、供风、供水、钻孔、出碴、施工排水、喷射混凝土、生产、灌注混凝土、钢筋加工等机械设备,详见隧道主要机械设备表。
(四)、弃碴场
本隧道弃碴场均选择在甲方及设计规划地点。弃碴前应严格按设计先施做有关挡护设施,并对弃碴场进行植被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四、隧道施工进度计划
隧道计划2001年3月1日正式开工,2002年10月31日竣工。具体安排见隧道施工进度网络图、横道图。
五、主要施工方法
㈠、进洞施工
隧道洞口因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围岩节理发育,风化严重,岩体稳定性差。。,边、仰坡开挖以人工配合机械,必要时采用弱爆松动,尽量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保持边、仰坡自稳能力。洞口段的边仰坡一次开挖到位,并及时完善截水
湖北徐家弯隧道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