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与大学生.ppt梦想从这里起飞——“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实践课
主讲人:宁倩
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和信念,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作用。结合个人情况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案例和小品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谈、议、想和做的实践过程中,着力引导大学生走出在理想和信念问题上的几种认识误区,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3
导入:跳蚤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不要自我设限,有什么样的高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4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谈一谈
第二部分议一议
第三部分想一想
第四部分做一做
5
第一部分谈一谈
在美国,一位小学教师退休后拿出当年孩子们留下的“我的理想”作文,逐一找到那些已长大成人的孩子,“核对”他们理想的实现程度,结果发现有近半数人实现了当年的理想,还有两成人接近于实现理想,于是他得出结论:理想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6
为什么要有理想
“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
都死掉。”——猪
“君子不器”——孔子
“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
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
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邓小平
7
请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理想,折叠备用
观看视频《三轮车夫的故事》谈一谈你的看法。(怎么看待短片中的车夫?)
随机抽取几张纸条,找同学谈谈对自己理想的认识
8
案例: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只有设定了目标,人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
9
第二部分议一议(小组讨论交流)
案例:马加爵临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想过当科学家,长大就没有什么理想了,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后来不知为什么,我成为没理想的人了。”“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充实一点,有所追求。”
10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