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镣铐如何跳舞”
摘要: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作为独立的教师,在这种客观的教育环境之下,应从自身和课堂本身出发,去做一些变化和完善,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课改教育环境教师自身课堂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教育是什么做出了各种很不同,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回答,叶澜先生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概念不断做进一步的限定,得出这样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这一概念强调对学生人性的关注,强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目的,教育界一直在做着积极的努力和尝试。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到现在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源自教育工作者自身和社会应试教育观念等诸多阻滞问题。如在“高考指挥棒效应”的主导下,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深处家长、社会以“以分数论质量”的现实环境中。正如夸美纽斯所言:一种遗传的,从我们的始祖发生出来的病患渗透了一切阶级,以致我们抛弃引活生命之树,把我们的欲望过度地用在知识之树上,我们的学校也渗透了这种毫不知足的欲望,一直到现在都只在追求智力方面的进步,没有别的。
在这样一种来自于客观的、我们单个教师无法改变的教育大环境背景下,我们在实际课堂中如何实行教育,如何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发展?也就是“戴着镣铐如何跳舞”,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有人说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帮理想主义官员,一帮理想主义专家,在这个现实主义的时代,做了一件理想主义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独立教师,当外部世界不可控的影响与教师工作产生冲突时,我们必须转换视角,从自身出发来寻求解决冲突的途径,即做好自己。正如美国式服务中所提倡的,当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时,服务应先行一步。尽管我们的体制、机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当大的改变和改善,但是我们的服务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教育也具有服务业的特点,因此这种理念也可以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自学而主动地更新观念,从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在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的社会,存在着矛盾、冲突、对立、多元和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只有不确定性是确定的。这些也反映在教育上。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不会自动地发生,要有经常化、系统化的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并以反思去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撰写教学日记,反思笔记,教育教学案例等方式进行行动研究,通过研究去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
在课堂上,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教堂到学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人把传统的课堂比作教堂、教师比作传教士、教材比作圣经、学生比作迷途的羔羊。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堂。课堂要由教师的一言堂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由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由教师教学表演到师生互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把问题还给学生,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没有问题。认识是从错误开始的,创造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中国的课堂
“戴着镣铐如何跳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