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1
定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损害: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乳酸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移位,细胞损伤,最终导致MODS
主要死因:MODS
2
指南推荐方法: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文献的分级
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风险较低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Ⅴ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3
二. 病因与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
精神状态改变,
皮肤湿冷
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
脉压差减少(<20mmHg)
尿量<·kg
心率>100次/分
中心静脉压(CVP)<5mmHg
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4
皮温与色泽
心率
血压
尿量
精神状态
然而,这些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往往难以准确反应休克低灌注状态
5
推荐意见6: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E级)。
推荐意见7: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E级)
7
六、
推荐意见9: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10: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11:应迅速利用包括超声和CT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方法,检查与评估出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推荐级别:D级)。
8
晶体溶液
胶体溶液
9
(1). 晶体液
%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
理想情况下,输注晶体液后会进行血管内外再分布,约有25 %存留在血管内,而其余75 %则分布于血管外间隙
%生理盐水优点是等渗,含氯高,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林格氏液优点在于电解质组成接近生理,为轻度低渗,同时含有少量的乳酸
10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