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红鼻子的驯鹿》说课稿
商贸部徐素琴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这节课是为商贸部一年级(1)班设计的。与其他班级的学生相比,商一(1)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英文水平比较平衡,但内部差异依然存在。
教材分析
所授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二步骤。这是这节课的第二课时,之前已经讲了有关圣诞节的风俗习惯及生词表上的单词和词组。这篇文章文字运用准确,语言流畅优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欣赏能力和口笔头表达能力。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头上没长角,却长着一只红鼻子的驯鹿,起初被别的驯鹿嘲笑一无是处,但是在一次浓雾密布的圣诞夜,只有他的红鼻子像是一盏灯,为其他驯鹿指明前进的道路。故事生动感人,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及运用文中出现的单词及短语:with big antlers on their head, laugh at, worst of all, call him names, pack the sleigh with presents, stand in line waiting for, find the way to, not only…but…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英语进行口语表达。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不要嘲笑欺负身边看似有残缺或智障的人,不要以貌取人,要善待他人。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全面透彻地理解整篇文章,学会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难点是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方式根据本课内容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法
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圣诞节的节日气氛,根据上节课讲的有关圣诞节的风俗,要求学生们在教室窗子上喷上雪花,圣诞树,墙壁上帖上圣诞老人,雪橇,驯鹿等图片并让他们准备圣诞老人的帽子,有鹿角的头饰和红鼻套。这些布置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悬念,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所要学的语言材料。
其次,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点较多,全部要求学生掌握是不现实的。由于中职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及意愿等方面都远远不及普高的学生。因此,我主要采取“交互式”教学法和“微型授课”。一方面,关注
“水平高低”之间的交互活动,教师利用高水平的语言活动向学生展示语言然后利用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我主要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有关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问句,简单的只需学生回答“Yes”或者“No”,难点的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另一方面,只对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和词汇进行语法讲解和说明,只有内在需要才能激起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对语法点和词汇用法的点拨就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互动”是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微型授课”是为了在语言互动中向学生不断地提供语法和词汇知识。整个语言点和词汇的教与学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以故事情节为线索,以理解与运用为目的,在师生互动和“微型授课”中,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课堂消化能力的差异,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法”,合理分组,高低水平搭配,英文水平高的同学表演主角“鲁道夫”,水平中等的表演“圣诞老人”,水平低的扮演其他的驯鹿。这样
《鲁道夫――红鼻子的驯鹿》说课稿 修改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