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精品课程第二篇井田开拓第4章井田开拓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第4章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斜井开拓
第二节立井开拓
第三节平硐开拓
第四节综合开拓
第一节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
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图4—1为一片盘斜井的示例。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内按整个阶段布置,即每一阶段斜宽布置一个工作面。
图4—1 片盘斜井开拓
1—主井;2—副井;3—片盘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5—辅巷;6—阶段回风平巷;
7--采煤工作面;8—联络眼
第一节斜井开拓
3. 特点
优点:片盘斜井开拓,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井巷施工技术也不复杂,而且初期工程量小,出煤快。
缺点:不能多阶段同时生产,同采工作面最多为两个,矿井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另外,延深工作频繁,生产和掘进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工作面整阶段连续推进,对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差。
第一节斜井开拓
二、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由斜井进入煤体,由一个开采水平开采整个井田。井田可划分为一个阶段,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沿走向划分为采区。
图4—2为一典型的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六个采区。开采水平在上、下两阶段分界面。上山阶段每个采区沿倾斜划分为五个区段,下山阶段式分为四个区段。矿井可采煤层为一层中厚煤层,煤层倾角较小。
图4—2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 5—阶段辅巷;6—采区运输上山;
7--采区轨道上山;8、15—区段运输平巷;9、16—区段回风平巷;10、17—采煤工作面;
11--阶段回风平巷;12--回风井;13—采区运输下山;14—采区轨道下山;18—专用回风上山;
19—采区煤仓;20—井底煤仓;21—行人进风上山;22—回风联络巷
第一节斜井开拓
三、斜井形式选择
1、斜井倾角主要依据其装备的提升设备确定。根据经验,一般应符合下列范围:
串车提升α≯25° 箕斗提升,α=20°~35°
无极绳提升α≯10° 胶带输送机提升α≯17°
2、斜井采用串车和箕斗提升时,其提升能力受井筒斜长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胶带输送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斜井提升能力大大加强,其应用更加广泛。斜井在地下的空间布置形式主要受煤层赋存条件、地面地形和提升方式影响。
3、煤层斜井斜井沿煤层开掘,施工容易、速度快、投资少。但当煤层较厚、煤层松软、构造复杂及煤层有自燃倾向时,不宜沿煤层布置。此外,沿层斜井需要留设井筒保护煤柱,资源浪费大。
4、底板斜井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将井筒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但当煤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水平石门工程量太大。优点是井筒易维护,不需保护煤柱。
5、穿层斜井当煤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为了减少水平石门工程量或免受地面因素影响,斜井可穿越煤层布置。
第二节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也是广泛采用的一种进入煤体的方式。除井硐形式外,其开拓巷道布置与斜井相同。
一、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
这种开拓方式如图4—3所示,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内采用分带式布置。
图4-3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带区式准备)示意图
1—主井;2—副井口—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回风石门;
6—回风大巷;7—分带运输巷; 8—分带回风巷;9—采煤工作面;
10—带区煤仓;11—运料斜巷;12—行人进风斜巷
第四章 矿井水灾防治修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