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进展
2012-06-13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理
有机磷农药的吸收代谢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
超敏型AOPP
有机磷农药自20世纪40年代开发以来,品种逐渐增多,目前在世界农药市场上占居首位。在农村有机磷农药被广泛应用,也就成了首选的自杀方式之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农药中毒中最常见的中毒,也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类农药中毒。
近年来,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阿托品化标准不规范、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混乱等问题。现就近年来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进展进行一系列的论述。
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理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磷农药中的有机溶剂也在中毒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胆碱酯酶
真性胆碱酯酶: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红细胞、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终板中,水解乙酰胆碱作用强
假性胆碱酯酶: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和血清、肝、肠黏膜下层和一些腺体中,主要水解丁酰胆碱,不能水解乙酰胆碱。
吸收代谢
有机磷杀虫剂主要经过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吸收,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各器官,有机磷农药除少量经呼吸道原型排出外,主要在肝脏代谢,进行生物转化,有机磷杀虫剂排泄较快,吸收后6-12小时血中浓度达高峰,24小时内经肝脏代谢通过肾脏由尿排泄,48小时后完全排出体外(本科教材第五版),有机磷杀虫剂一次吸收除少量剧毒类外24小时可基本代谢完毕,即便体内存有少量也不引起症状,除非毒物继续吸收再发中毒。这在我们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洗胃
消化道中毒的患者应及时洗胃,洗胃应用电动洗胃机,它能进行负压吸引,能彻底清除毒物,一般不需要导泻,况且应用抗胆碱药物后抑制了腺体分泌,导泻效果极差。
洗胃彻底!
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物应用的原则以往都是达阿托品化,传统阿托品化的标准为病人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干、瞳孔散大、心率增快、体温升高、肺内啰音消失,达到这一阿托品化标准后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阿托品化,以防反跳,这样就造成了时有解毒药物过量甚至中毒的发生,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高热、尿潴留,甚至出现肺水肿、抽搐、呼吸衰竭而死亡,有专家统计阿托品中毒发生率40-60%,%。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