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的护理
查房的目的
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及其治疗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定义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d)、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
案例
患者,欧志春,男性,43岁,因“反复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7年”收入院。
一、病例特点:
1、患者,43岁男性,慢性病程。
2、患者于6年前感冒后出现头晕、头痛,后渐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当地医院测血压为160/90mmHg。尿常规提示蛋白尿阳性,肾功能正常。患者到湘雅等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肾病综合征,间断性应用激素治疗2年,曾给予短期“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无缓解。患者曾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行肾脏穿刺检查,后继续给予对症治疗,期间患者仍反复出现双下肢及面部浮肿,尿蛋白在++-+++之间,血压稍高于正常。2010年5月外院检查肌酐在200umol/l以上。2010年11月及2011年4月患者在我院行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今患者再来我院就诊,拟行冲击治疗,门诊以"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收入我科诊治。患者近来,睡眠、胃纳欠佳,尿量正常,大便未见异常。
3、既往史:患者否认幼年有肾炎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4、入院体查:℃、R16次/分、P85次/分、BP122/93mmHg。神清,颜面部有轻度水肿。咽部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5次/分,律齐。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活动正常。
5、辅查:病检(外院):肾小球轻微病变minor leson,伴2个陈旧性新月体。
二、诊断
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肾性高血压
诊断依据:①患者中年起病,慢性病程。②反复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③多次检查均提示尿蛋白阳性。无血尿。有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④病检(外院):肾小球轻微病变minor leson,伴2个陈旧性新月体。
三、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三大常规、生化、血沉、心电图等。
2、给予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对症支持治疗。
3、给予地塞米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4、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发病机制
T细胞免疫紊乱——微小病变
免疫复合物形成——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
临床表现(一)
☉大量蛋白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当这些屏障作用、特别是电荷屏障受损时,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多以白蛋白为主)的通透性增加,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础上,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同时原尿中部分白蛋白在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分解(每日可达10g);肝脏需代偿性增加白蛋白的合成,当其合成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因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质摄人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除血浆清蛋白降低外,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等其他蛋白成分也可减少。
临床表现(二)
☉水肿
肾病综合征时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造成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基本原因。严重者可出现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常可增加。其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和外周利用减弱所致。
并发症(一)
●感染
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常见感染部位顺序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应用糖皮质激素,其感染的临床征象常不明显,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可供选择,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感染仍是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患者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
●血栓、栓塞并发症
由于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丢失,及肝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另由于肾病综合征时血小板功能亢进、应用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均可能加重高凝。因此,肾病综合征时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发生率约10%一40%,其中3/4病例因慢性形成,临床并无症状);此外,肺血管血栓、栓塞,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冠状
肾病综合症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