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地陷灾害频发地下空间管理立法缺失
今年入夏几场暴雨过后,长沙市银盆南路一些居民发现:银盆南路
和潇湘路交叉处的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直径40厘米左右的小坑。
后来,路面塌陷面积越来越大,很快成了一个直径3米、深2米的大
坑,开始危及到机动车道,大坑周边的路面也逐渐出现裂痕。虽然市
政部门在周围建起了围挡,但路上出现塌陷,让周边居民甚感不安。
距离银盆南路不远的金星大道,2007年,一处建筑工地发生过一起
“地陷吞人”事件。彼时,建筑工棚内,地面突然塌陷,恰在洞口上
方的一名建筑工人瞬间被“吞”了下去。闻讯赶来的消防队员当即将
工棚和相邻的房屋拆掉,以塌陷处为中心,用铲子向下挖。经过近十
个小时搜救,才发现已窒息身亡的建筑工人。
今年以来,在长沙、武汉、太原等城市,相继出现“地陷”。所谓
“地陷”,实际上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与地质结构、降雨和人类活
动有密切关系。权威地质专家向本刊记者指出,未来城市“地陷”将
逐渐呈现多发态势,这使大城市将空间拓展、交通体系建设和公共设
施完善的着眼点转入地下的发展战略,面临新的考验。
8月12日凌晨,武汉白沙洲大道一打桩机欲给桥墩打桩时,工地突
然塌陷,形成一个面积约30平方米、深约6米的地洞,所幸无人员伤
亡;同日上午8时25分左右,位于太原双塔东街的山西省人民医院应
急病房楼门前路面出现两处塌陷,地陷楼塌的场面,引来了大批市民
围观。
与采矿区地质塌陷相比,城市“地陷”面积有限,但损失
往往较大。一位长期在地质勘查一线的专家介绍,2008年
4月,武汉市汉南区纱冒镇邻近长江大堤发生地面塌陷,
仅加固堤防就耗资近3000万元。而深圳市一座体育设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陷”,不但使工程停顿,还迫使业主耗
巨资实施勘探和加固,增加投资超过1000万元。
每次“地陷”发生后,都会引来众多网友评论,有的指称
是“地震前兆”,有的说是“外星人光顾”,还有的认为是
“2012地球灾难的信号”,等等,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恐慌情
绪。
经过专业部门调查,很多城市出现的“地陷”都与人类地
下工程活动有很大关系。
长沙市银盆南路发生的地面塌陷,系持续暴雨导致银盆
南路地下一水管破裂所致。2007年,在“吞人”的工棚地面
塌陷现场,搜救人员同样在地下发现了破损的大型下水管
道和湍急的管道水流。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迅猛发展。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
层深处原始状况开始逐渐被改变,城市“地陷”发生概率上升。一些地质专
家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
存在多头管理和立法空白,地下工程开发与施工各自为政,区域性地质灾害
公益普查迟迟不能起步,城市地下
中国城市地陷灾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