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引入:
人类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范围。
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自然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地理学
经济环境----经济地理学
社会文化环境----人文地理学
综合地理学(统一)
三层次
三重性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地球具有圈层构造,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
高空和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他部分的结构特性。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如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动物地理学等。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如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必须与区域自然地理研究结合进行。
2、与其他地学和生物科学也有密切关系,如地貌学是自然地理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
3、与环境科学同样具有密切关系,如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许多问题都与自然地理学有关,于是出现了环境地学。
四、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对整个地球的形态、动态特征、内层和外层构造作简单的介绍,旨在说明它作为自然环境形成发展重要背景的地理意义。
第二、三章论述地壳和大气两大圈层的特性和运动形式。它们作为构成景观的基本成分,既是地球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输入的主要表现者,也是支配景观形成发展和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
第四章介绍水圈的各组成部分,尤其突出了海洋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介绍地貌成因类型、特点及其发育规律。
第六章描述了介于无机与有机成分之间的土壤,它是反映陆地景观属性的典型。
第七章叙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重点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第八章系统论述景观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五、教材的特点(五个突出)
1、突出学科的交叉、融合
2、突出圈层的相互作用
3、突出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4、提升理论,突出应用
5、突出区域联系,强化空间分析
绪论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地理学的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2、课程内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3)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2)领会:自然地理学的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球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2、课程内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动;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结构;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2)领会: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
第二章地壳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变,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认识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
2、课程内容
(1)地壳的组成物质;
(2)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3)火山与地震。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变,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2)领会: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大气的的组成、特性及其运动,认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课程内容
(1)大气的组
地球-闽江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