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藏区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途径
【摘要】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藏区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基本现状,提出加强医患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继而探讨改善医患关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藏区基层医院医患关系途径
因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技术欠发达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西藏在当前仍然是我国医疗事业相对落后而十分特殊的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尽管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至今人们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等现状尚未得到缓解。据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足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工作。如何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是全体藏区医务人员时刻面临的现实问题。
1藏区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患关系整体上日益紧张,医患矛盾不断升级。据报道,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仅以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其中致伤、致残90人。西藏虽然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统计资料,但此类事件在藏区各医院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其成因很复杂。既有患方的因素,也有医生的责任,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方面。
从患方因素分析,目前普遍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一方面,多数患者认为“花了钱就要达到痊愈的目的”,于是以为“到了医院,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理所当然地认定医院有义务、更应该有能力治好自己的疾病。其实,这类患者多数属于对医疗行业及医学科学的认识不足,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导致对医学和科学的期望过高,认为只要花钱就能治百病。事实上,现代医学尚有很多顽疾还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甚至在将来的很长时期内也未必达到治愈所有疾病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方在诊疗过程中对医方总是怀有一种戒备心理,稍有不妥便持怀疑或对立态度,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沟通不畅。
从医院方面看,由于医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科学性强、风险也高,医生的责任大、压力也大,而藏区医生相应的收入相对低,劳动的重复性和强度都很大,不免导致他们身体疲惫,心理失衡,服务热情不高。同时,仍有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强,态度恶劣,容易造成患方对医务人员的反感和不信任。而且,越是在相对大的医院里,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过分依赖仪器检查和客观操作,忽视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在藏区,还因语言沟通等方面的特殊障碍,医患关系始终难以理顺和畅通。
从社会因素分析,过去西藏城镇职工是公费医疗,如今由于医疗体制改革,患者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特别是重病和慢性病需要个人付费较多,无形中人们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怨气似乎也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此外,社会舆论对医院的片面指责,媒体的爆炒和不正确的引导,共同导致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和不信任与日俱增。“病人就是上帝”的观念也进一步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对立化。所有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和曾面影响医患关系,导致藏区基层医院同样存在不亚于内地大医院的医患关系紧张现象,表明西藏医患关系亟待改善,并已逐步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也值得开展相关研究,以探讨更好的解决途径。
改善藏区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