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月1日至10月30日1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多胎多产的孕妇未定期做产检较易发生,产后2小时内发生产后出血率也较高。结论及时合理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可以较好的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急救措施;护理措施;预防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产后出血,这是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率达到了的2-3%[1],最常见的早期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阴道、宫颈裂伤及胎盘滞留,其次为生殖道血肿、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有产程延长、胎盘及胎膜残留、先兆子痫、多胎妊娠、巨大胎儿、吸入性麻醉等。产后出血一旦发生,血流量高达300-800ml/分,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大量的失血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作出有效的急救措施。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出血的原因及一些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2月30日我院分娩255例患者,其中有13例产妇出现了产后出血的状况,其中凝血障碍导致的出血有1例,胎盘的因素导致的出血有6例,软产道裂伤导致的有6例,宫缩导致的有3例,初产妇占8例,经产妇5例,抢救成功率为100%。
,产妇这种较为浮躁的情绪变化,这种焦躁的情绪也会导致子宫收缩,所以我们要调整产妇的心理,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治疗和安抚,并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情况。预防是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关键,应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提高住院分娩率。
:认真的观察胎儿的心率状况,并且密切的关注产妇的宫缩的状况,及时的了解产妇的宫口的开的程度,及时的发现问题,做好术前的准备。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第二:注意胎心的变化,并且科学的指导产妇在分娩的时候正确的使用腹压,这样做可以降低软产道受损的概率,胎儿娩出羊水排清后立即将集血器至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同时遵医嘱使用宫缩剂。第三:要协助胎盘的分娩,正确识别胎盘的脱落,然后仔细的检查胎膜完整度,并且要检查产妇是软产道是否有损伤,有裂伤应及时缝合。
,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用产妇垫巾称重计量,如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200ml时,应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产妇回病房前鼓励其及时排空尿液,以防子宫收缩欠佳导致产后出血[2]。协助母婴皮肤接触,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
,抢救人员应立即到位,迅速止血,扩容,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交叉配血,并做好术前准备。
,使其对病情有所了解,增强信心及安全感。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允许其丈夫陪伴产妇进入产房,
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