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文年段目标
1、借助拼音能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有感情诵读诗文。
4、在理解基础上熟读并背诵。
一年级古诗文(上)
论语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孔子。习:温习。说:同悦,高兴。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三省:多次反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道德的人从而匡正自己。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患:怕。
简介:《论语》是一部孔子弟子们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学而篇第一》里,主要论述了治学和做人两个问题。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一、作者简介:
荀子(xúnzi)(前325年-前235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二、注释: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即魏武帝。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二、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星汉:银河。
幸:庆幸。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志:即表达心志。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山水田园生活,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二、注释: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辩,辨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一、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
二、注释: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现在四川崇州。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辅:护卫。
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
一年古诗文上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