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业频道产生的背景
大众传媒业是一个与社会各行各业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特殊行业,传播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电视专业化频道的产生和发展是电视生产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与行业运行的社会环境综合互动的结果,这种趋势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创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电视专业频道的产生和发展虽然是一个行业内部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在行业内部讨论频道专业化的问题,无疑就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我们必须把频道专业化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当中,才能更为深刻地把握其来龙去脉,得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信息传播科技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最强大的武器。大众媒介是一个从事精神内容生产的特殊行业,根据马克思的精神交往和生产理论,大众媒介行业也应该存在着特定的精神内容生产力水平,这个水平直接受到人类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革命,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为快速和迅猛的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遇,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就是信息——特别是知识,核心的理念就是知识的创新。
纵观大众传媒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的发展历程。媒介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不但直接改变了媒介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而且也根本变革了媒介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一方面,现代传媒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其影响力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传媒产业也为高新科技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传媒综合了最先进的科技、最新颖的思想、最快捷信息,不断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卫星通讯技术、有线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电视业的生产力水平,使电视市场大大丰富,导致了电视业经营和运作方式的改变,并最终催生了电视频道的专业化。
卫星通讯技术
在电视技术发展的早期,电视信号的远距离传输主要是通过微波中继的方式来完成。电波中的微波是直线传播的,除了在传播过程中电波能量会不断衰减外,地球本身的圆形形态、山川河流及高楼大厦等还会对它产生阻挡作用和其他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架设一个中继站来放大和延续信号,起到接力的作用。
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科学设想是由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首先提出的。1945年10月,克拉克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地球外的中继站》的文章,他建议将人造卫星发射至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太空,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行。太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视山川大河如平地,这样卫星上的电子装置就可以接收地面传送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到覆盖范围内的广大地区。在同步轨道上每隔120度设置一颗通信卫星,只需有三颗就能实现全球通信广播,这就是著名的
“卫星覆盖通信说”。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随后,各国加快了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人类从此进入卫星时代。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1962年12月,美国又发射了“中继”通信卫星,并于1963年11月23日利用这颗卫星在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了电视转播试验。在试验开始前发生了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卫星及时传播了这条新闻,使人们切身感受到了通信卫星传送电视新闻的优越性。但这两颗卫星均为非同步卫星,每次只能传送10分钟的电视节目。进行稳定的电视信号传送所需要的卫星必须与地球同步,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与地球的自传速度一致,相对于地面来说,地球同步卫星就像悬浮在太空中的一个不动点,这样人们才能将它作为一个信号的中转站加以使用。
1963年7月,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借助地球同步卫星,1964年夏天,全世界千万名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第一次收看到了日本东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随后在1965年4月,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启用,为卫星通讯技术的应用掀开了新的一页,国际间进行电视节目的传送和转播更加便捷。
卫星通讯的微波中继传输技术克服了常规微波通讯的信号容易衰减的弱点,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质量,使得电视业的发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形成了新的跨地区、跨国界的电视市场,为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专业频道创造了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卫星通讯也加剧了电视行业的竞争,改变了电视市场的格局,促使电视媒体重新研究市场定位,为专业频道的出现奠定了市场环境的基础。
有线电视技术
有线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初期的传输线路都采用电缆,所以也称电缆电视。20世纪70年代光缆问世后
电视专业频道产生的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