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关问题(判断或选择)
合同是对特定交易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风险的转移应与风险防范的费用有所区别,当事人也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进行划分。
区别所有权、交货和风险的含义是重要的。所有权转移由合同条款确定。假如买方融资资金给卖方,产品的生产完成前就享有所有权。如果商品是以信用证方式购买,其所有权在交货后转让。
所有权持有人是惟一能够根据保险合同对货物的灭失或损害提出赔偿的人。所有权的转移与贸易术语中的交货条件相关。
合同术语和条款的层次:货物销售合同条款条件和适用的法律、运输与交付条款、INCOTERM约定条款
(论述)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了解释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贸易条件而编纂的通则。它们清晰地界定了当事人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将13种合同术语分类的主要原则缩写为3个字母的符号的表达方式。其仅适用于商品销售。该通则描述了在商品移交的整个过程中,每一种情况下的买卖双方的责任划分。
“E”组术语中,货物的运费由买方承担。当卖方将制造的商品交给买方时,风险和费用就转移到了买方。包括EXW(工厂交货)
“F”组术语中,货物的运费由买方承担。只是在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后,风险和费用才转移至买方。包括FCA(货交承运人)、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
“C”组术语中,货物的运费由卖方负担。风险在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后转移至买方,而卖方则要负担在指定地点或港口完成进口报关手续前的一切费用。包括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加运费)、CPT(运费付至目的地)、CIP(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
“D”组术语中,货物的运费由卖方负担。风险转移发生于买方在进口报关手续完成之前:在关税未付情况下,进口报关手续之前的费用由卖方承担。当关税付清后,卖方承担进口报关手续的所有费用。包括DAF(办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DDP(完税交货)。通常来说,DES和EDQ适用于海运或内陆水运,DAF通常适用于陆路运输,DDU经常适用于互联网上购买的项目中和国家之间运输的项目中。而且,任何D组术语下,销售者没有投保的义务。
公司应特别注意《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尤其是当公司对承运人不熟悉或者包含有其他风险(如对获得进口或出口报关手续能力的不确定)时,更要深刻理解并应用《通则》来处理国际贸易相关事务。对于卖方来说,承担最小法律责任的是“E”组术语;而对于买方来说则是“D”组术语。通过对术语仔细的选择,公司能够在无需实质性地增加采购费用的情况下而尽可能地减少风险。
6.《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采用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助于商业贸易活动,但也要认识到它是适用于多种贸易的一般原则性规定。为克服其缺乏专门性特点,买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