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
之
火罐的来源
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汉族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从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拔罐的起源与发展
玻璃罐
用具:兽角→竹罐→陶罐→金属罐→抽气罐
电拔罐
方法:燃火排气→煮水排气→抽气排气
拔罐法的演进单罐→多罐
拔罐形式闪罐
留罐→
形式: 走罐
药罐
单独拔罐→综合运用针罐
刺血拔罐
拔罐基础
一、什么是拔罐
二、拔罐的原理
三、拔罐的作用
四、罐儿的种类
五、拔罐适应症
六、拔罐禁忌症
七、拔罐注意事项
概念——拔罐
什么是拔罐?
拔罐,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以罐儿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已达到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角儿=罐儿
=
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瘀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拔罐的原理
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瘀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红细胞破裂,表皮瘀血,出现自体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中医疗法之拔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