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彩芝
若在文章论述中能更稍稍关注“初中生”这个阶段的特点,论文的论述将更显针对性、更契合题意,实践操作性也更强,文章也更具说服力。
在有些板块的内容还不够充实详尽,比如其中的修辞比较作品风格比较。
同时存在诸多写作格式上的缺陷:一是摘要写作不合格,不宜用叙述的方式,而启用说明的方式摘出要组合成文。二是正文第一板块“前言”写得不合格式一般应是“绪论”,下面一次写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和概念界定。三是第三章至第七章似乎可以合并为一章。更主要的是第二章,第七章不宜出现“理论依据”“意义”之类的板块。四是“绪论”写得不合格式,一般“绪论”里面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亮点和研究不足。五是每页注释处都出现了“P25”之类的不合格式的标式。会有如第2页的三级标题用“a”“b”格式也不对,第3页“b”各目下的“论述”不能弄是“理论依据”。还有“摘要”里的“文学文化因素丢失殆尽”与本文无关。
作品的比较基本上停留在文言文语言层面的比较,没有涉及作品义理、篇章的比较,因此,论述的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论述也值得进一步深入,可以引入古人的评点,使得阐述更深入更透彻。
2、蔡伟飞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驾驭上的力不从心的地方,譬如第二部分“国内外教科书删改概述”明显题目大而论述小,内容过于单薄,无力支撑起偌大的研究计划;又如论文只是集中于“删改”话题,未能有效引申到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设上的深入思考,而是就“删改”说“删改”,显得眼界不够宽阔,未能到达更有意义的话题探讨上。若是能对删改及其运用有更深切的体会与领悟,而不是罗列现象,则论文的写作会更上一层楼,也会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学术规范意识不够强
研究删改,有一个依据何种版本的问题,希望作者作更严谨、更切实的研究,提交更有价值的成果。
3、殷芳
论文第三部分实践探索,谈到了“四美”:和谐美、整合美、灵活美、互动美。尽管容以理解,但用概括性的语言似乎显得不够准确。文中意义句要以“美”来概括教学中所有原则成实践术语。例如“灵活美”本身是一种动态,不应是所具有的概念。另外,审美有些地方写成“美化”意思就扣题更紧了:作者个人的教学实践在文中慎用“我”第一人称表达,何况有些并非独到,不具有独特性。
语文审美比比较学的实质是把“美”的语言、“’美”语文用“美”得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并进而创造美。本文如果在这一点上能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系统的开掘,将会更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论文也会更扎实、更饱满。另外,将自己的语文课堂审美化实践的心得与总结放在论文中,从顺序和逻辑上看,均不慎妥。
4、仇锡屏
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古诗词术语的教学应与古诗词作品的阅读紧密联系,负责为术语而术语,也就失去了教学的价值,另外,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应是对付考试,而应从根本上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欣赏能力和水平。
题目似乎意义不够显豁、明确,易使人真倒是待向人术语,而非是“教与学”中运用的“术语”,而且,相关“术语”内容似乎还可以更明确些,诸如:对仗、象征、韵律、平仄等。当然这也不是一篇论文所能覆盖的。
5、李雪娇
文章罗列大量资料,但理论缺乏分析。比如该文第二部分“中考语文命题调查分析”中,所举案例较多,既有调整数据何不采用图表式等信息表达方式?另外调查数据与分析也应同样予以重视。学术规范意识不够强
作品对“命题依据与原则”的概括由于站得不够高,也没用研究相关的文件,因此概括得不够全面准确。研究来解题,需要一定的教育统计测量学作支撑,作品也需要吸收补充。
6、房鹏
本文对正能量研究较为肤浅,思考缺乏深入。如①正能量的概念界定不清。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正能量指什么?思想品德?跟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强调的思想性有何区别?②条理不清。许多并列层次的标记符号不在同一逻辑层面上。如第8页起㈠、㈡、㈢、㈣,并不是并列关系。由于论文的关键概念界定不清,致使文章的论述停于表面,缺乏深刻有力的论述。
这是一篇俗套的没有任何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的论文。说俗套,是作者竟把社会流行的套语“正能量”作为论文写作的选题,令人惊讶!反套话、破套话,应是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这位作者去主动拾起套话,作为写作选题。
说没有理论创新是因为,该词用在写作教学中只不过是思想教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翻版而已,并无其他新意。说没有实践创新,是所写的做法没有一条是创新的,都属于读者不读文章就可猜到的“俗套”做法。
同时本在写作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引言写得不合格,写成了全文的内容提要。二是结语写得不合格,没有理性客观地分析本论文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三是许多注释没有出处的页码。四是表达上经常随意夸大正能量的作用,甚至理解为可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充实。五是第11页“教学形式化泛滥”与正能量缺失并无关联!六是第12
2013人文教硕论文修改意见汇总!-浙江师范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