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甘舒霖笔培训研讨会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目录
EASD2010焦点与热点:认知日益深入 2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新进展 5
关注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细节 7
测量高血压患者肥胖指数有助预测糖尿病 8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评估有公式可循 8
EASD2010焦点与热点:认知日益深入
9月23日上午9时,由EASD主席乌尔夫·史密斯(Ulf·Smith)教授主持的“糖尿病、肥胖与肿瘤”论坛如期而至。正如Smith教授所言,对于这个自去年EASD年会就备受瞩目的话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已经了解了什么,尚未了解什么,还应该了解什么”。
下午4点30分,“肥胖临床治疗”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与EASD荣誉秘书长共同主持。三位讲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纪教授对其一一进行了细致点评。
糖尿病、肥胖与肿瘤研究新进展
战胜糖尿病和肿瘤须多学科协作
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从疾病的一级预防(控制吸烟、筛查肿瘤和药物治疗糖尿病)、二级预防(肿瘤复发、肿瘤治疗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和肿瘤死亡率)以及如何实施上述目标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该学者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ARIC)探讨了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她认为,糖尿病与肿瘤(肿瘤发生、进展及死亡等方面)密切相关,并呼吁糖尿病学与肿瘤基础医学、内分泌学、肿瘤学以及外科学等多学科协作,有助于阐明相关生物学机制,进而改善两种疾病的临床转归,从而更有效地降低患者死亡率。
此外,她在报告中阐述,在调控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肥胖、低体力活动和不健康膳食)方面,2型糖尿病与数种肿瘤存在共同之处。多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可改变肿瘤发生风险,并可能升高肿瘤死亡风险。既往存在的糖尿病与肿瘤患者生存率降低和肿瘤术后死亡率升高有关,可能源于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较高可能导致肿瘤进展,糖尿病相关共病妨碍了临床医生对肿瘤的积极治疗,肿瘤所致的糖尿病治疗欠佳以及糖尿病升高感染风险等。
腰围较BMI更能预测肿瘤风险
德国营养研究所的皮雄(Pischon)教授首先重申了WHO对于肥胖的定义,即肥胖是异常或额外体脂积累至一定程度,并可能损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研究显示,肥胖不仅是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还是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食管癌等数种肿瘤的危险因素。
目前我们通常采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肥胖严重程度,事实上,BMI与死亡风险呈J形曲线关系。在校正全身肥胖因素后,腹部脂肪分布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这种关系在BMI较低的人群中更明显。因此,腰围在肿瘤风险预测方面较BMI更重要。该结论与腰围较BMI更能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存在共同之处,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作用机制。腰围或腰臀比与糖尿病的关系更紧密,并且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肿瘤风险,故将腰围或腰臀比纳入当前肥胖指南有助于对肿瘤死亡风险进行评估。
糖尿病治疗可以改变肿瘤进程?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霍利(Holly)博士阐述了以胰岛素相关代谢途径为目标的治疗药物延缓或阻止肿瘤进展的可能性。
几乎所有老年人均存在隐匿性癌前病变,上皮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在西方国家最常见,但此类肿瘤在东方国家中则相对少见,这一地理差异可能与环境暴露而非遗
东宝糖尿病资讯2010-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