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进一步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什么人在何种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国家法律保障、公司章程和合同约束、制度严谨的分权、分责、制衡体制。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为投资者激励和监督经营管理者提供体制框架,为经营管理者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影响决策体制、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来影响公司行为,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程度上。现代公司的决策权在配置上具有不同的结构,配置的最优结构应是使公司的组织成本最小。公司的组织成本有两个部分:一是决策人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成本;二是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该成本等于获得信息的成本与因缺乏信息所做错误决策引起的成本之和。在集权组织的极端情形中,因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代理成本为零,但因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最高;随着权力的分散,因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代理成本单调递增,因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递减。公司组织成本等于因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成本和缺乏信息而引起的成本之代数和。
目前我国已有半数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骨干企业依照《公司法》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但不少企业的改革还很不到位。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完善公司治理应注意的是:第一,所有权到位。第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第三,要保护投资者利益。第四,要积极探索适应公司制度法律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第五,要提高公司透明度,强化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是用以处理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信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中既要防止所有权侵犯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也要防止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架空所有权,排斥监督权。只有公司的所有者、经营决策者、经营管理者、监督者恪尽职守,又不越位,才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富有活力。
传统的国有企业通常由行政部门代理行使所有者职能,而实际上却处于“所有者虚位”状态。由于不存在以上所提到的制衡关系,管理者业绩同企业经营业绩脱钩,行政监督权仅限于揭露渎职而不能解决经营效益问题,国家财力的辅助支持更可能造成经营的无效甚至亏损,导致没有人对国有资产负起真正的责任。对这种企业首要目标是要完成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有助于产生制度化建设的动力,形成有效制衡机制;也有助于避免制度和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鉴于现代公司存在代理成本问题,特别是要加快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在进行公司化改造的过程中,应抓紧建立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如果企业管理者具有股东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业绩与管理者的报酬直接挂钩,会促使管理者致力于创新,挖掘企业潜力,进行具有长期效益的改革;还会使原企业的管理者经营企业的目标发生改变,由原来单纯地追求短
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