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doc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摘要:文章主要从未成年期在个体心理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两方面论述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的地位,认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小康社会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因此,本文中的未成年也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十八岁之前。
小康社会的思想源于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末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2000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并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至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未成年期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一)未成年期是心理系统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个体在从出生到成年之前,几乎所有心理品质都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从个体的发展史来看,儿童出生时并不具有心理现象。这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二)未成年期是心理品质塑造的最佳时期
未成年期是各种心理品质定型化的关键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几个高峰期都在未成年期,这段时间是教育影响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时期,部分时间段是某些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叫关键年龄、敏感期等。在关键期,适当的教育往往会有显著的效果,如果教育不当也最容易产生问题。有些心理品质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再形成,
“狼孩”、“猪孩”等现象及相关研究都证明,各心理品质如果错过了关键期,不良影响将很难修复。
研究表明,1-3岁是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需要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需要从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向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转化;童年期,也就是个体在小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道德认知的形成大概在7-9岁之间;道德情感的发展大约在8-9岁之间;道德意志与行为的形成大约在7—9岁之间;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各种心理品质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这个时期个体的成长是整个人生的关键期。少年期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青年初期是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理想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情绪情感的成熟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个体整个未成年期是毕生发展的关键期,而青少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少年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个性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