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段实施线路检修
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1 前言
深化维修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均衡提高设备质量、确保重载提速安全,是铁路工务部门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目前实行的线路检、养、修分开维修体制中,检修的作用日益突显,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谐铁路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2 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检修分开是在贯彻执行铁路线路维修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检查与整修分开进行,控制了线路设备检查和整修的随意性, 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有效预防和整治线路设备病害。这种维修形式不仅破除了检、养、修分开管理的思想障碍,而且必将会使线路维修作业模式更加合理,效果更加凸显。这是实现工务部门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铁路建设的重要体现。
铁路“提速、重载、高密度”的快速推进,对线路设备质量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如我段管内有些区间列车运行速度由过去60km/h提高到120km/h,牵引定数由3200T增加到5000T。速度的提高和列车重载造成线路基础结构强度下降,钢轨伤损多、更换数量大,几何尺寸变化快,设备病害多,保持设备状态稳定和质量均衡的难度越来越大,缩短维修周期、提高维修质量迫在眉睫。维修周期的缩短要求生产组织方式必须由“零打碎敲”向检修分开转变,集中人员、集中设备、科学管理,对线路设备进行“专业修、集中修、天窗修”,才能全面均衡地提升线路质量。
目前,我段重点养护车间与线路维修车间、检控车间互不隶属,而且抽调了大量的年轻健康的职工、配备了很多的机动车辆,作业车接车送,只干“天窗”和施工。长时间和长距离的公路运输造成了短途运输费用的增加,不饱和的作业时间造成了工时利用率不高,管理设备责任与养护设备的分开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重点养护车间职能的发挥,增加了线路车间日常养护的难度。同时,线路车间、工区,管辖范围大,作业人员少,季节工作和重点工作完成的难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进行检修分开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劳动效率。
3 我段实施检修分开维修体制改革的模式
正线和正线道岔实行检修分开。
、线路车间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概括为负责周期检查,形成分析报告,进行状态评价,提出养修建议,提供考核依据。具体是: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负责检控范围内线路设备的周期性静态检查;使用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按路局、工务段规定周期完成动态周期性检查;对线路设备存在主要问题的整修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对静态、动态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线路车间适时下达临时补修通知书,按月提出维修、保养建议;对线路车间的设备状态进行评价;为工务段考核线路车间的临时补修、经常保养和综合维修以及维修重点工作的质量、进度情况提供依据;工务段赋予的其它职能。
负责组织正线和正线道岔以及相关的线路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临修作业,负责检控车间检查范围以外的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夏季维修作业时,车间应成立机械化工区或工队,负责有计划的保养任务和综合维修工作。路
正文铁道工程类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