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
刑罚世轻世重
主张“刑法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世轻世重(“三典”)即“刑新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春秋决狱 P114
1)产生背景:①受“祖宗之法不可变”观念所囿,汉代的法律很难推倒重订;②完备的法典不可能在短期内制定出来。
2)定义: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3)原则:①本其事而原其志②利弊分析
4)影响:①对律学的推动②对审判原则的修正③促进了法律儒家化。
《九章律》P93
重罪十条 P130
为加强镇压危害封建专制统治和违反伦理纲常的行为,“重罪十条”正式入律,始于北齐。此“重罪十条”即后世法典中的“十恶”,即直接危害
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犯罪置于律首。这十条是:“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翻异别勘制
翻异别勘是被告推翻原口供而另行安排勘问、推的重审制度。分为原审机构改派同级他司重审的“移私别推”与上级机构差官的“差官别退”两种。
《大明律》
《大明律》是明代的基本法典,在朱元璋的主持下,经过三十年几次重要修改而成。其演进过程经历了《吴元年律》、《洪武七年律》、《洪武二十二年律》、《洪武三十年律》。大明律的产生,不仅标志着明代封建立法的成就,而且影响了清代立法的格局,在中国法制史上与唐律各领风骚数百年。
《钦定宪法大纲》P246
《临时约法》P28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1)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政体: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3)人民的权利义务:赋予人民一定的权利与自由。
4)其他制度:①关于经济制度;②关于领土范围
3、特点
4、意义及局限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中国法的起源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婚姻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始终贯穿着礼刑并用原则。
法的起源与战争的关系特别密切:《汉书·刑法志》记载:“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成习惯法。
西周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和刑事政策。P47
1、定罪量刑的原则
(1)矜老恤幼原则。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
(3)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
(4)宽严适中,同罪异罚原则
2、世轻世重刑事政策:世轻世重(“三典”)即“刑新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周礼·秋官·大司寇》
西周的婚姻制度。P52
①婚姻成立的原则:一夫一妻多妾制
②婚姻成立的要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③婚姻成立的限制:同姓不婚
④婚姻成立的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⑤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
七出:无子、淫泆、不事舅姑、口舌、窃盗、妒忌、恶疾
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P64
1、在治国的策略上,以法治国。(缘法而治、事断于法)
2、在法律的适用上,刑无等级(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在法律的内容上,行刑重轻(轻罪
法制史复习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