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警示社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下).doc《为了明天》警示社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下)
少年人才与少年罪犯一线之隔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征之四——智能化这是一起几乎波及全球因特网、已知曾经放翻10多万台电脑的互联网犯罪案件。黑龙江省警方成功破案后惊讶地发现,号称“混客”的黑客,竟然是边陲煤城七台河市的一名17岁高一学生。
2002年1月上旬,山东滕州市新兴网吧。.,后附说明:这是一个酷站。出于好奇,他登陆这个被称为“混客帝国”的网站,结果电脑当场死机。重新启动后发现,注册表被修改,窗口无法关闭,控制面板中的各部名称均被改为“混客的玩笑”。更为严重的是,主机的联接被破坏,整个网吧不能接入互联网。
从2001年8月份开始,有关公安机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机构不断接到网民报案,称因登录“混客帝国”网站,遭到“混客”炸弹攻击,造成电脑不同程度损坏,部分网吧已因此停业。阿尔特(香河)电子有限公司的27台电脑全部遭到“网络炸弹”袭击,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黑龙江省公安厅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处和七台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网络安全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跟踪发现,“混客帝国”网站维护人员使用电脑的IP地址隶属于七台河市。网警发现,这个网站本身就是一枚“网络炸弹”。监测结果,只要登录就会自动链接为一段破坏代码程序,使计算机主页图片晃动并且失去控制。网站的有害代码,几乎修改了计算机的所有程序文件,在启动组、桌面、程序组、收藏夹都增加了破坏性代码,只要用鼠标点击后,就会发生死机现象,同时禁止运行程序,根据系统的不同,还可能出现A盘不能使用,C盘和桌面隐藏的现象。
经过艰苦的调查和网上取证,2002年1月27日,神秘“黑客”在自己的家中被警方抓获。现场发现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一台,但笔记本电脑已瘫痪,“黑客”说,这是因为无数次被自己制作的“混客炸弹”击中的后果。最让警方没想到的是,神秘“黑客”苏勇竟是一名年仅17岁、正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的学生。
苏勇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也是一个网络技术的少年人才。他自己讲,曾在一个小时内破解过10个信箱的密码。据警方查证,他共盗取联众会员的用户名和密码50多个,OICQ号码5000个。
据警方介绍,“混客炸弹”大面积爆发集中在2001年12月27日至2002年1月29日,共有109623名用户访问该网站,最高日访问量8212人,日平均3350人。所有登录这个网站的计算机,都遭到破坏。
警方破获、清除“混客炸弹”,挽救了10万台在线电脑。少年从事网络犯罪警示我们,对少年人才的教育、引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任务。
人们常说,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面对苏勇放翻10万台电脑的后果,我们不得不说,少年网络人才和少年网络罪犯仅有一线之隔。天资聪颖的少年好奇心尤为强烈,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肯于实践,敢想敢干。但是,他们和同龄未成年人一样,由于受到认识、理解、分析能力的限制,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往往由于激情冲动淹没理智,把网络恐怖破坏当做好玩、“搞笑”,以恶作剧的心态袭击网站甚至整个网络。也有人为了炫耀和显示自己的“才华”,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由于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也不知道是犯罪。
网络无国界,但是网络不能没有法制。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呼唤高科技立法
《为了明天》警示社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