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课件6].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20课
对外开放前的深圳
对外开放后的深圳
问题探究:对比两张图片思考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题探究:
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2、深圳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
知识链接
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如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和经济管理方法。
深圳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1988年)
经济特区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经济特区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结合材料思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经济特区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厦门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请思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一是自然交通条件方面,都在南方,在对外交通与运输方面处于有利位置;
二是地理位置都距香港、澳门、台湾比较近,有利于吸引港、澳、台的资金;
三是都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课件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紫岑旖旎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6-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