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建设,文化沟通
在“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学的报告,聆听了孙延宾校长的讲座,触动很大。两位领导认识很有高度,结合学校办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教职工多了解民族问题,认清“民族问题”和“法律知识”的区别,不要混为一谈。
我出生在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超过汉族的库车县,大学是在有90%少数民族的喀什度过。中学和大学的班级里都有少数民族学生,街坊邻居也有不少少数民族,逢年过节大家还相互拜年。但是现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沟通比原先少多了,隔膜的结果就是相互误解,相互排斥。同在一片土地上,却接受着完全不同的教育、文化。
作为一名汉族教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是我的责任。政府靠对少数民族照顾的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自身没有观念的改变,一切都是空谈。正如政府目前实行的“民汉学校合并教育”的做法,就总有个别少数民族同志说三道四。认为将来民族传统会消失,民族会消亡等等。其实,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我们尚且要去学习其它国家的语言,对于我们的国语又怎能忽视呢?小至个人,大至民族和国家,许多的矛盾都缘于我们缺乏了解和沟通。生存发展才是谋求民族生存、进步的唯一途径。民族只有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在面对社会转型的重大时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辨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和欺骗。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抛开发展谈民族生存是幼稚的、狭隘的,也是可悲的。
民汉合校既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大趋势。民汉合校为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民汉合校既可以快速提升双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民汉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民汉师生在广泛接触中建立友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展民汉合校后的学校工作,既要认真思考,更要积极实践,做到稳步推进,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也有疆内高中班,多学习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语言,对于教学是很有用得,这几天是“肉孜节,我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对穆斯林多了一些认识,我想沟通要以尊重为前提,相互有共同语言,才能加深彼此情感。每次读到知名作家周涛和王蒙的文学作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中,他们和少数民族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刻画了少数民族的质朴、勇敢、热情的天性,这一切是和少数民族朝夕相处的结果。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继续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新疆的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汉族教师应该多一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同时我们要多学习法律知识,认清很多问题的真相。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各项制度法制化,是建设高度民主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促进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走上法制化轨道,将构成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要率先学习,立场鲜明,态度坚定,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辨别力。
“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学习有感
这两天,我认真进行了“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这个紧要关头,我应该保持冷静,保持清醒,不管什么民族,都应该同仇敌
法制建设体会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