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20**年以来,**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强化教师培训,均衡教师配置,规范教师管理,补齐师资短板,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优、人心不稳等问题,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盘活存量,让教师资源配置“优”起来
针对县域教师分布不均、学科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县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建立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制定《**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备实施意见》,每年组织部分城区教师到乡镇缺编学校支教,选派部分偏远乡镇学校干部到县直、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三年来,全县选派了672名教师下乡支教,选拔了58名优秀年轻教师到城区挂职锻炼。通过城乡教师双向交流,从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等方面,带动农村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2.建立教师竞岗分流机制。根据山区学校分散和寄宿制学校多的实际,县编委增加了教学点和初我制,增设了寄宿制小学保育员、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保卫人员岗位。同时,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4589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了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125名初中落聘的年轻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375名年龄偏大且不能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分流到学校后勤服务性岗位工作。
3.挖掘潜力,补齐师资“短板”。教师结构性缺编、民转公教师比例大等农村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是农村师资的“短板”。为补齐“短板”,**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挖内部潜力。一是实行走教制,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作用。以乡镇中心小学或完小师资为依托,让体、音、美等学科专业教师负责区域内多所学校相应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每所学校开齐课程。二是采取执教制,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认真选择小学英语执教教师,加强培训,使原来没见过电脑、没学过英语的老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空中英语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老百姓生动地说,“校校建个接收站,上课围着电视转,教外语的却是门外汉。”三是实行流动教学,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师资优势。根据少数学校布点分散和生源
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