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污染整改方案/整改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东阳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规划》和《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确保完成我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20**)任务,有效改善我市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努力,到20**年底,确保完成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各项任务,流域性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江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印染、电镀等行业规范化整治全面完成,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体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门口塘”得到治理;环境污染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正常运行,CODr、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年底,在上游水质得以保证情况下,流域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其中Ⅲ类功能符合率大于50%。
二、现状分析
江全长38.39km,流域面积817km
2,多年平均流量48.5m3s,最小径流量
3.4m3s,按照多年平均流量计算江日均流量为419.04万m3,按照最小径流量计算,江日均流量为29.38万m3。近年来,江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20**年49次交接断面常规监测中,6次为Ⅲ类水,占总次数的12%,但劣Ⅴ类水达29次,占59.2%,与“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
动目标差距较大。经检测,我市流域主要超标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污染源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畜禽水产养殖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排污。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城乡居民生活污水中排入江的氨氮达4200余吨年,占排入总量75%。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水产养殖等排入江的氨氮(NH3-N)约1140吨年,约占排入总量的21%。根据江各支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氨氮浓度分布特征分析,上游各支流前溪、后溪、六都溪、东青溪、洪溪、青口溪、鲇溪和城南河的总量和浓度明显高于下游各支流的总量和浓度。城市中心区、上游廿三里街道商业、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排放的生活污水相对较多,是造成江上游各支流氨氮超标的主要因素。
三、整治重
小流域水污染整改方案-整改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