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申报表
姓名
吴素芹
单位
迁安二中
学科
语文
论文题目
怎样读懂诗歌
学
校
意
见
公章
年月日
中
心
校
意
见
公章
年月日
评
审
结
果
怎样读懂诗歌
在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古典诗歌鉴赏作为必考题,分值在8--11分之间。命题者一般设计两个问题,考查同学们“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广大师生对这一考点的重视,大家对这一考点涉及的各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练习中,我发现:尽管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答题模式和鉴赏术语的运用,许多同学在还是答不到点子上。经过我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还是读不懂诗歌。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古诗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关注诗的题目。
1、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如09年高考辽宁卷诗歌鉴赏的题目是《晚泊岳阳》,告诉了我们诗歌内容是晚上,地点是岳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这样,关注题目也就读懂诗歌的一半了。
2、诗歌的题目也常常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如09年高考江西卷诗歌鉴赏题的题目是《喜外弟卢纶见宿》,由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特点是“喜”;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3、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唐诗人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由题目可以断定这是乐府诗。
二、注意作者身世、所处的朝代和诗后的注释。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考题中加了注:“戴复古,字式
吴素芹科研成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