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_赵兴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赵兴忠
临朐县寺头镇寺头初中
2013年3月5日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中学□小学 :初三化学
:第1课时
:
(1)复习铁与氧气,镁和氧气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涉及到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
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拓展探究、百度搜索图片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仪器药品:试管、胶头滴管、镁带、锌粒、铁钉、生锈铁钉、铜片(丝)、铝丝、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等。
五、教学过程
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在现代考古中,出土了许多的文物,请看图片。
百度图片
http://image./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word=%E5%9C%B0%E4%B8%8B%E5%87%BA%E5%9C%9F%E7%9A%84%E6%96%87%E7%89%A9&ie=utf-8
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步骤2:引导发现,蓄势待
金属的化学性质 赵兴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