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饰文萃
苗族服饰中的苗族头巾
苗族头巾,在湘西苗族地区,,男女都喜欢用头巾,而在黔东南,只有男子使用,不过正在消失。此外在其他地区苗族男女也有使用头巾的,如贵州贵阳市高坡一带的用头巾包缠头呈船形,沿头前后延伸。有些地方的头巾长一丈,也有长三丈的。湘西一带女子缠的头巾,平正不偏斜,最后一道要齐额上。其中唯凤凰一带男女使用花巾,头巾缠绕时按斜十字形折叠极多。在冬天,一般还要加包短巾一节,长约三尺,由前额包像胸后中部,帕子两端,紧箍两边,连两耳都包在内。在湘西人们认为女子头发露在外面是一种羞耻。在泸溪、古丈、吉首一带的妇女,则包白头帕,帕上绣四对青色花蝴蝶,有歌曰:“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黔东南苗族地区,现在唯有台江一带的男子头巾尚习古制。在台江番召,男子把丈许的青布头帕,盘成径尺的椭圆形头饰,飘须于脑后。在后排,缠头巾时在左右耳边包扎成“人”字形,右边耳巾檐下流几缕布须,左檐头巾斜插一束银花。
苗族头巾照片
女士头巾男式头巾
彝族杰斯
彝族查尔瓦彝族杰斯
彝族杰斯、查尔瓦、羊毛披毡
杰斯: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女身批的披毡。有白、灰青三色,用原色羊毛擀制而成,。上部用羊毛绳收口。套在擦尔瓦内,披在身上以抵御严寒。
擦尔瓦: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女所用的披衫。用羊毛织成。有白、灰、青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一尺左右的旒须,流行于甘洛、越西、喜德、冕宁、西昌、盐源、盐边等地,但美姑、雷波、马边、峨边等地,则无旒须。从剪、弹、撕羊毛,拧、缠毛线以致上架织成毛料,缝制成披衫,都由彝族妇女操作,无专门织造作坊。制造一条擦尔瓦,往往需要数月。无论男女老少,终年披用。白天用以御寒防水,夜间作为批盖。
羊毛披毡:彝族传统服饰。流行于川、滇大小凉山。系用五张羊皮制成,形似披毡而得名。其选皮要求甚严,从喂养始选五只皮毛一色的幼羊定养三年,羊尾部一截的毛始终不剪,其余部位每年剪三次。三年后宰杀缝衣,从颈至尾恰好是做披毡的长度。披时毛朝外,以素黑色为珍,厚重高贵。
大脚裤:
彝族褂衣、英雄结
男式褂衣女士褂衣英雄结
褂衣:彝族妇女传统服饰。流行于彝族撒梅支系。用黑绒布或者黑土布缝制而成。低领大面襟,左襟部纽扣下沿镶一条波浪花纹。褂衣是撒梅支系彝族妇女的一种外套罩。
英雄结: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头饰。即用青布或蓝布包扎头部,并在右前额处扎一长锥形的结。以表示英雄威武的气概。据考古发现,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时代滇王墓出土的贮贝器上有此种头饰的人物造型,云南昭通晋代霍氏大姓墓壁画中亦有同样头饰的夷汉部曲的形象。
彝族女子服饰、配
少数民族服饰文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