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颠倒散治疗痤疮110例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颠倒散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自制改良颠倒散外敷治疗110例面部痤疮患者。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 %。结论该方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关键词】痤疮;改良颠倒散;外敷治疗
笔者从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用自制的改良颠倒散外敷治疗痤疮110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66例;年龄14~34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3年;寻常型痤疮46例,结节囊肿型痤疮59例,脓疱型痤疮5例,发病部位均在面部。
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1)患者多数为青年男女;(2)好发部位多数在面部,其次在胸部、背部和肩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3)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或脓疱,呈黑头或白头粉刺样,周围色红,病情演变后往往是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疤痕、橘皮脸等数种损害同时存在;(4)多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3 临床表现
寻常型痤疮
多见于有皮脂溢出过多现象的青年男女,毛孔多较粗大,主要发生在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部、两腮部,其次是胸背部及肩部,初起为粉刺,可分黑头与白头两种:黑头即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毛孔中小黑点,是阻塞于毛囊管内的脂栓末端,用手挤之,可挤出1毫米左右乳白色脂栓;白头即封闭性粉刺,为灰白色小丘疹,不易看到毛囊开口和挤出脂栓,常以炎性红色丘疹和脓疱为主,伴有结节、脓疮。
结节囊肿型痤疮
在寻常型痤疮的基础上演变为炎性丘疹,呈半球形或圆锥形结节,紫红或暗红色,囊肿是由于皮质毛囊口被堵塞,囊内组织液化坏死而形成,色暗红或正常,表面炎性反应往往不重。
脓疱型痤疮
在寻常型痤疮的基础上演变为丘疹顶部或疹内发生炎性小脓疱或化脓感染,以后吸收、破溃、结痂产生凹陷的疤痕。
4 治疗方法
用本方法治疗期间,除每日用热水敷3次外,停止用其他方法治疗。
(1)改良颠倒散药物组成:生大黄30 g、硫黄30 g、轻粉6 g、苦杏仁30 g、甲硝唑30片、四环素30片、维生素B630片。(2)配制方法:将生大黄、硫黄、轻粉分别捣细末,过80目筛,生大黄高温消毒,并将上述药粉分开包之备用;把苦杏仁烘干去油捣细备用,轻粉、甲硝唑、四环素、维生素B6分别在乳钵中研成极细末;将上述各细末混合均匀后装入棕色瓶中,盖紧瓶盖备用。(3)用法: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敷脸后,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取药粉3~10 g,用凉茶水(菊花茶)适量或用鸡蛋清将药粉调成稀糊状,涂敷于患处,次日早晨用热水洗掉,每晚1次。(4)注意事项:用药后个别患者面部有微热、干燥、轻痛之感觉,属正常现象。若在用药部分出现密集细小红色丘疹,痒甚者为过敏,当禁用之。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发物和酒,轻粉、硫黄有毒,禁入口中。(5)对结节囊肿型和脓疱型痤疮,配合自拟经验方内服:白花蛇舌草30 g、生山楂30 g、连翘30 g、生地黄15 g、夏枯草15 g、龙胆草15 g、当归15 g、生山栀15 g、丹参10 g、桑白皮10 g、生枇杷叶10 g、黄芩10 g、三棱15 g、炮甲珠10 g(另包冲服),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1日1剂,分两次服用。1个疗程7 d,共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责任编辑:admin
改良颠倒散治疗痤疮110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