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乡统筹发展成效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超过10000亿元。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在全省率先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13亿元,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快速增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步伐加快,全市人才总量接近162万名。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1128元,%、%。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收,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1%,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推进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轨道交通里程达到85公里,公交运营车辆总数达到6748辆,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到31%。中山陵陵寝、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全民健身工作迈向长效化。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一城三区建设不断深化,跨江发展战略提速实施,“一带三港”建设和城市建设“三个提升”全面展开,金融、商务、商贸、咨询、中介等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浦口新城、麒麟科技创新园等十大功能板块建设有序推进。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南京长江隧道、沪宁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高速公路密度居全省第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中国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中国剪纸(南京剪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申办2014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
资源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全面启动城市主要干道、支路景观化改造,扎实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城乡主要河湖水体质量得到改善。环保投入持续扩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停产关闭203家化工企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全市耕地保有量控制在24160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
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确立了“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郊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投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以上。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经济薄弱地区的帮促,市本级五年累计向郊县投入资金131亿元。
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