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doc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谭道鹏, 吴志瑰,褚小兰,范崔生
【关键词】苍耳属;,,倍半萜内酯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苍耳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倍半萜内酯和苷类成分,果实还富含不饱和脂肪油。
关键词:苍耳属; 倍半萜内酯
菊科苍耳属(Xanthium L.)植物,全球约有25种,我国有3种及l变种[1]。苍耳属植物富含具有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2],在世界各地民间主要用于利尿,催吐,催泻, 治疗前列腺疾病、发烧、淋巴结核、肝炎、癌症、皮肤瘙痒和麻风病等症[3]。尤其是苍耳果实作为常用中药材(苍耳子)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4]。中外学者对多种苍耳属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倍半萜内酯和苷类,果实还富含不饱和脂肪油,其中倍半萜内酯类为主要活性成分,苷类、毒蛋白、氢醌为毒性成分。因此在对该属植物进行开发研究时,安全性评价应放在首位。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极为丰富的苍耳属植物,本文对其化学成分研究作一综述。
1 挥发油
张玉等[5] 应用 全草中的挥发油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α乙基呋喃(αethylfuran)、β侧柏烯(βthujeue)、月桂烯(myrcene)、β松油二环烯(β-pinene)、d柠檬烯(dlimonene)、莰烯(camph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AhijjaMM等[6] 叶中的挥发油,发现含d-柠檬烯(dlimonene 35%)、伞花烃(Pcymene 5%)、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 6%)、萜品油烯(terpinolene %)、lα紫罗兰酮(1αlonone %),d高萜醇(dcarveol 25%)和α蒎烯(αpinene %)。TaherHA等[7] 。郭亚红等[8],并按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其相对百分含量。
2 倍半萜内酯
倍半萜内酯是菊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常含有α,β不饱和γ内酯结构,研究表明它是其生物活性的一个主要功能团[9]。苍耳属植物中含有愈创木烷型和裂愈创木烷型内酯化合物,主要有黄质宁(xanthinin,即隐苍耳内酯,%)、苍耳明(xanthumin,即苍耳内酯,为黄质宁的立体异构体)、苍耳醇(Xanthanol,C17H24O5)、异苍耳醇(Isoxanthanol)、苍耳亭(xanthation,即苍耳素)等。其中苍耳亭是活性研究比较多的一个化合物[10~12],具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群特性,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3],也具有细胞毒活性。此外,还含有xantholide A、xantholide B、ziniolide、lasidiol、Pmethoxybenzoate和pungiolide A、pungiolide B等多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14~17]。
3 苷类苍耳
果
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