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四 三农问题.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四三农问题
教学目标:
;
、表现及结果;
、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一些基本措施。

——自然因素、人文因素,而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工业等。
高考预测:
;
;
、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与特点,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与税费改革的热点进行考查;
;
;
学法指导:
;
;
、系统地、简明扼要地梳理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轨迹,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哲学观点加以剖析,深化认识。并能联系当今时政热点,达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农学著作、农业政策、生产工具、优良品种等等)要予以注意;
,总结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快与慢的历史原因、历史教训与经验。
考题回放: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12-14)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3题。
,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D

。这一段是 C

,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C

知识整合: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主题一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
一、知识梳理
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①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④两汉时期,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
⑤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水碓、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2、农作物推广
①商周:五谷。
②魏晋南北朝: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多。
③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经济作物茶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④明清: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进玉米和甘薯,清代广泛推广;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土地的开发
①魏晋南北朝:六朝时,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北方农耕规模缩小;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以开发;
②隋唐: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③明清:清朝前期推广玉米和甘薯,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4、农产品商品化
①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②明清: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进玉米和甘薯,清代广泛推广;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5、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
①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②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③秦朝开通了灵渠
④隋朝开通大运河
a、目的:巩固统治、对江南的掠夺、巡游,对高丽战争的需要等
b、概况:
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规模: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c、影响:
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开通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二、主题突破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②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③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古代农业的成就和局限
中国以农立国。第一,传统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

专题四 三农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xlw1984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8-04-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