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的一名员工向我提出了辞职,在思索了几天后,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位员工辞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既然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薪水无法符合预期,那么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
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积累。积累就是你在这家公司所创造的价值的积累。
你今天所领的薪水,并不是由你现在所创造的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包含了以前一段时期内其他同事所创造的价值。举个例子来说,公司目前排名前三的大客户:客户A、客户B、客户C。
我的年薪是你的两倍还多。可我也承认,我现在所能创造的价值,和我的能力绝对不可能是你的两倍。可问题是:2008年、2009年、2010年这些年份我都在公司,上面的每一个大客户,都有我的贡献。而你2012年才新进公司,你并没有之前的积累。所以,新员工入职后,工资相较老员工会低一些是正常的。很多新员工总是认为自己的收入低了,吃亏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新员工在加入公司的头一年,公司仅能维持平衡,即新员工创造的价值全当工资发给他了。直到第二年,有了上一年的积累之后,公司才有所盈余。而加入半年就离职的员工,对公司来说基本上是亏本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员流动特别快的公司活不长,因为人力成本太高。
关于积累,我可以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洪小莲,李嘉诚的秘书,几十年来一直追随李嘉诚,她从几千元的工薪族,做到身家上亿的工薪族,享受的是公司成长的回报。这种回报并非是她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而得到的等价交换,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她忠诚地待在这趟车上。
杨元庆,联想现在的CEO,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追随柳传志,尽管一开始从事的是他并不很乐意的销售工作,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上一次注意到他,是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杨元庆自掏2000万奖励一线员工”。
上面只是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
吴士宏,曾写了一本书叫做《逆风飞扬》,可谓是红极一时。1986年进入IBM,1998年离开IBM,进入微软,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1999年进入TCL,2002年离开TCL。之后就离开了公众的视线。我特意去百度搜索“吴士宏现在在哪里”,没有任何的消息。我想如果她很成功的话,一定还属于“公众人物”,不至于连度娘都不知去向。
跳槽的话显然就要放弃先前的积累。比方说,当你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以后,你曾经做过的系统、曾经服务过的客户仍然在为先前的公司创造着利润,可是跟你已经一毛钱关系没有了(极少数公司有股票,另当别论)。所以跳槽之前要慎重考虑,跳得不好,有可能越跳越低。
既然新员工相对于老员工来说,收入低一些是正常的,那么老员工工资高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一些公司,我将其归为“无良公司”,它们会在老员工的收入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老员工砍掉,然后再招募低廉的新人来承担之前老员工的工作,以赚取更高的利润。我觉得这些都是小聪明,占小便宜吃大亏。最后的结果就是,聪明能干一些的人,在看出公司的这些伎俩之后果断离职,受损的最后还是公司。实在是划不来,还不如厚待老员工,也让新进的员工对未来有一个更好的预期。
这个“老板”是宽泛的老板,不一定是公司最大的老板。有的时候,公司比较大,你的职位又比较低,大老板连有没有你这个人都不知道,此时的老板就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时候,你的收入与他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对
关于职业的好文章(跳槽前看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