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编辑 admin 精心整理,可为2017年写作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环境,规划,十一五,范文”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建设环境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十一五”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生态广安,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十五”回顾“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按照中、省要求,加强污染治理,严格环保执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一)环保观念明显增强。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环保专题会议,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并牵头组织“环保世纪行”活动,市政协积极组织环保法执行情况调研,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和“?5”法制日等,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专栏、街头宣传等途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同时,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等载体,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全社会环保观念显著增强,形成了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全市建成45所省、市、县级“绿色学校”,“华蓥山天然大盆景”、“凌云小区”正在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和省级绿色社区示范点活动。(二)生态建设快速推进。“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广安”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00余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7平方公里。城市生态功能不断加强,、公园、广场、道路为主的绿化工程,,%;实施水体修复工程,对城区内河道进行清淤、截污、拓浚、补水,全市完成97公里长的河道治理。邓小平故居保护区被XX省命名为“生态园区”。生态农业方兴未艾,全面推行以“种-沼-养三位一体”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治理大型养殖场环境污染,新建污水净化池200多口(容量达000多立方米),,初步构建起以干稀分流和沼气为主的养殖环保体系,走出了解决生猪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新路子。(三)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纳入《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切实加强污染治理,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是污染物排放得到初步控制。坚持以治理食品、化工、印染、制革和造纸业水污染为重点,对华蓥天池水泥厂等48家挂牌督办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切实加强以嘉陵江、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划定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119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二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广安城南实现雨污分流。积极开展城市禁煤、禁油烟、禁噪工作,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城区环境明显改观。三是源头污染控制成效明显。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全市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100%。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保设计、施工、设施运行情况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环保“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四是环境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环境监察执法,集中清理整治“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重拳出击连片污染;不断完善环境监控设施,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保障了群众环境权益。(四)监管能力不断加强。设立了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市环境监测站,建成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市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开展了例行监测、监督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工作,按期在电视和《广安日报》公布空气质量状况,每月、每季度发布环境质量简报,每年发布环境质量公告,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党中央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采取严格有力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
“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