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二节
自我反省和检查
他人对你的看法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概述
认识自我
第二节
完善自我
悦纳自我
悦纳与完善自我
本章导航
“我是谁?”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在进入大学以后会引发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诸如:“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我?为什么总是离那个完美的“我”相距遥远?为什么总会为未来所迷惑?为什么人与人会有很大不同?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大相径庭的表现?为什么读书越多却觉得不知为什么而读?本章将与你一起探索“自我”之谜。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休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而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洞的自我。
———伯格林
经典名言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生理
体重
长相
衣着
身高
社会
家庭
社团
同伴
班级
心理
情绪
性格
道德
能力
自我类型划分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级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表自我意识的分类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三)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婴儿前期
成人后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儿童期
成年中期
成人前期
青年期
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0~1岁)
自主与羞怯和怀疑的冲突(2~3岁)
自信与退缩、内疚的冲突(4~5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6~11岁)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12~18岁)
亲密与孤独的冲突(19~25岁)
创造与停滞的冲突(26~60岁)
自我完善对悲观失望的冲突(60岁以上)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学说。他认为人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并非只在某一个阶段出现,它们可能在任何时期都会发生,只是在特定发展阶段中更为重要,成为影响人格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婴儿前期
倾向于接近特定的人,这个人一般是母亲或其他主要的养育者,婴儿与他们在一起时感到安全,产生自我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赖感。
婴儿后期
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幼儿期
个体在这个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已能够参加需要走、跑、跳等运动游戏,能说出一些连贯的话,表现出对外界很强的好奇心。
儿童期
这是养成勤奋习惯,避免自卑感的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与老师、同伴生活在一起,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青年期
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成人前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
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成人后期
这一阶段主要为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现着智慧的实现。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六版)》第三章自我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