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大纲
目录
一、目的与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
三、编制依据
四、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五、主要工作内容
(一)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潜力分析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节约用水需求分析
(三)节水指标与标准分析
(四)确定节水目标
(五)制定节水方案与措施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七)实施效果评价
六、规划编制流程
七、规划成果体系
八、进度安排
附录1:“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写参考提纲1
附录2: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果表
一、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与此同时,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节水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要求,制定“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明确要求编制“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全面部署“十一五”期间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编制“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对促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科学、系统、有序地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
(一)规划目标
编制“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制定“十一五”期间全国、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各项节水措施,指导“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基本要求
1、“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充分依托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基础资料和成果,特别要与水资源综合规划节约用水部分工作、水资源配置等有关工作和成果相衔接与协调,充分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基础资料及成果。“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有关基础资料技术口径、技术要求和方法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技术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
2、“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为核心,以节水型社会机制建设为重点,综合考虑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技术进步、设施建设等各种措施。“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3、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节水方案与措施时,要突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措施与投资项目,并充分重视节水型社会机制建设及非传统水资源(海水、苦咸水、雨水、再生水等)利用的内容。
4、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编制“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时,要在“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总体框架下,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突出流域与区域的特点,反映各行业和各部门节约用水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特色。
(三)主要任务
“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潜力分析;
2、经济社会发展对节约用水需求分析;
3、节水指标和标准分析
4、确定节水目标
5、制定节水方案与措施
6、环境影响
7、实施效果评价
(四)规划水平年
现状基准年为2004年(以水资源综合规划2000年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近年来的水资源公报等有关资料进行修正)。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三、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利产业政策》等国家法律法规。
(二)《国务院关于做好节约型社会前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5]2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05年专项规划编制计划的通知》(发改规划[2005]537号)等有关文件。
(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关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的指导意见、关于配置阶段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5部门印发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技术细则、补充技术细则与规定等。
(四)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有关成果及配置阶段相关阶段成果等。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2010年)》、《工业节水“十五”规划》、《全国节水灌溉“十五”发展计划及2010年规划》,其它相关行业“十五”计划和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和规划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