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的实现。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运行的效益。因此,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了社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也可以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作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还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机构不合理。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将为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的国有企业中,大多在形式上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治理结构,但这个组织结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且在国有企业中存在董事会与党委会权责不明的现象。同时,部分国有企业沿袭“政企合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组织机构,未能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责任主体不明确。使我们的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却没有现代企业的内涵。
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企业要能够良好的运转,必须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目前,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物资采购、运输、验收、付款等关键流程上仍存在缺乏统一制度规定的问题,在人事激励方面也存在未形成全面的员工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制度体系的问题,这些制度建设方面的缺失,都影响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
3、专业素质强的内部控制人员匮乏。由于部分企业内部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人员调配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内部审计的员工配合不足,导致内审质量下降。由于企业管理层会通过各种方式安排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员,导致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强,无法胜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工作。此外,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员工专业性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出现排斥或抗拒内部控制制度等,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
4、审计监督效果不明显。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审计监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的执行情况上看,无论是从内部审计上还是从外部监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大都是从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划分出来的,甚至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就是由财务管理部门兼任的,这大大影响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造成了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使内部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其次,作为外部监督的政府和社会监督,管理上极其分散,职能上交叉频繁,各监督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严重欠缺,而且如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机构在外部监督上存在被经济利益驱动而放弃应有的监督职责的现象,这就使外部监督效力被严重削弱,监督目标无法实现。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的源泉和基础,良好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可以使各利益集团相互制衡,是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根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结构的现状,必须重塑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明确经营者、所有者以及监督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必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
的企业组织构架,在互相独立和互相制约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责权分明、协调运转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国有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完善一整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随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合理的增补和调整。只有从制度层面上完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才能够规范国有企业的管理行为,从而使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强化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作保障。因此,国有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使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审计、自查水平。同时,可能通过培训将企业的战略方向与员工沟通,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为企业决策与执行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4、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监督。要
2011罗永浩(老罗)保利剧院演讲缩小版PC用户PPT格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