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郁达夫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等。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散文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
郁达夫的一生经历了沉沦———迷茫———追求———反抗———献身。
本文的文眼: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色秋姿
秋声秋意
秋实
写景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部分)
清、清闲——恬静安谧——清
细腻、幽远——幽静深邃——深沉(静)
落寞、衰弱、萧条——萧条凄凉——悲凉
“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也是最为坦诚、
露骨的自我表现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以动衬静
对比……
把“清、静、悲凉”演绎的那么完美。
答题要点:
问题一:本篇文章是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及第十二自然段写南国之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内容
结构上
为了完整不要漏了情感
问题二: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②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注意关键词
问题三:文章的第12自然段写了古今中外对秋的理解,删除这一段好不好,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选择好
内容上的好
感情上的好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好
问题四:很多的作家,文学家都说《故都的秋》是篇优秀散文,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内容
表现手法
情感
创作风格
故都的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