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水和路的变迁
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水和路的变迁
拧开水龙头就是“哗哗”的自来水,走在路上是一马平川的没一点尘土的柏油路……当你正在享受这些便利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几十年前的农村,这只是大家的一个梦想!
永远忘不了五十多年前,村里的那口老井,据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吃的水,用的水都来自这口老井。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有时候在井边洗衣服,胰子擦好几遍也不起沫,只好到湾里去洗。祖祖辈辈一根缆绳、两只水桶,一根油亮的扁担。颤悠悠的跳着两桶水,走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下雨天还要格外小心,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摔倒在泥泞的路上。
十一岁那年,母亲递给我水桶和扁担,让我到井里挑水。黑漆漆的井深不可测,据说还淹死过人。水桶扔下去因为不得要领,好久也提不上水。多亏村里来挑水的大人帮我提了两桶上来,我晃悠悠的走了两步,因为太重了,肩膀压得生疼。只好倒出来一些,又走了几步,还是压人,只好又倒出来一些。不仅要担着水,还要注意脚下小坑。结果一桶水挑到家,就剩下小半桶。
回到家,母亲一边给我揉肩膀一边说,多挑几次就不疼了。那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母亲和我们兄妹六个,我是老大,重活当然要我来干!后来水挑的多了,磨掉一层皮以后,肩膀真的不疼了。
七十年代,村里建了水塔。吃水就到水塔里去挑,路近了很多,水也看干净了。那时候,逢年过节,有的人家到村外五六里地的盐场推几桶甜水。所谓的甜水就是我们现在的自来水,那时候叫甜水,可想
而之当时我们喝的水多么的涩。盐场是个国营单位,有一根供工人吃水的水管。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去用小推车推水的,只记得那时候我二十多岁,推着小独轮。独轮上是两只借来的黑色橡胶桶,推水的人很多,时常要排几个钟头的队。可大家还是兴高采烈的,小水管子不急不慢的淌着,大家讨论着要是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水龙头该多好!我更是羡慕的很,看到盐场的工人打开水龙冲脸,心里还心疼着,那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可以直接喝的甜水呀!他们居然就这样洗脸。
来的时候,推着车子轻轻松松的。可往回走就吃力了,弟弟在前面拉着绳子,我在大汗淋漓的推着车子。遇到土坑还要喊着号子过去,每年都有不小心翻了车子的,辛苦也白费了,只能回去再排队。路因为撒了水的缘故,格外的滑,大黑
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水和路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