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设计资料收集
体育建筑设计
基地和总平面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适合开展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使用要求;2 .交通方便。根据体育设施规模大小,基地至少应分别有一面或二面临接城市道路。该道路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以保证疏散和交通;3 .便于利用城市已有基础设施;4 .环境较好。与污染源,高压线路、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防止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并注意体育设施使用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2
体育建筑设计
基地和总平面
出入口和内部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1 .总出入口布置应明显,不宜少于二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2 .观众疏散道路应避免集中人流与机动车流相互干扰,其宽度不宜小于室外安全疏散指标;3 .道路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净宽度不应小于 。上空有障碍物或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m。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当因各种原因消防车不能按规定靠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满足对火灾扑救的需要:1)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主体;2)消防车直接开入建筑内部;3)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主体;4)平台上部设消火栓。4 观众出入口处应留有疏散通道和集散场地,,可充分利用道路、空地、屋顶、平台等。
3
体育建筑设计
运动场地
场地的对外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其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 场地和周围区域的分隔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比赛场地与观众看台之间应有分隔和防护,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避免观众对比赛场地的干扰;2 .室外练习场地外围及场地之间,应设置围网,以方便使用和管理。 室外运动场地布置方向(以长轴为准)应为南北向;当不能满足要求时,根据地理纬度和主导风向可略偏南北向,。
4
体育建筑设计
看台
。
观众席纵走道之间的连续座位数目,室内每排不宜超过26个;室外每排不宜超过40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目应减半。 。包厢的设置和位置可根据使用情况决定,主席台和包厢宜设单独的出入口,并选择视线较佳的位置。主席台应与其休息室联系方便,并能直接通达比赛场地,与一般观众席之间宜适当分隔。
5
体育建筑设计
看台
看台安全出口和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安全出口应均匀布置,独立的看台至少应有二个安全出口,且体育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 ~700 人,体育场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1000~2000人。注:设计时,规模较小的设施宜采用接近下限值;规模较大的设施宜采用接近上限值;2 .观众席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各分区容量相适应,与安全出口联系顺畅。通向安全出口的纵走道设计总宽度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总宽度相等。经过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股数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通行人流股数相等;3 .每一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时出口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倍数,,;2)(指走道两边有观众席);3)(指走道一边有观众席);4)活动看台的疏散设计应与固定看台同等对待。4. 座席俯视角宜控制在28°~30°范围内;
6
体育建筑设计
辅助用房
辅助用房应包括观众(含贵宾、残疾人)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新闻媒介用房、计时记分用房、广播电视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场馆运营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便于使用和管理,并应解决好平时与赛时的结合,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观众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 .观众用房(含贵宾,残疾人)应与其看台区接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2 .一般观众休息区可根据场、馆性质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位于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的方式;3 .贵宾休息区应与一般观众休息区分开,并设单独出入口;4 .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厕所应设前室,厕所门不得开向比赛大厅,-2 -3的规定。5 .男女厕内均应设残疾人专用便器或单独设置专用厕所。
7
体育建筑设计
辅助
体育馆设计规范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