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各庄初中八年级生物学科《社会行为》学教案
纠错区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拓展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提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认识到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一)预习导航: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这是社会行为的特征。
2、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工蚁的职能是;兵蚁则专司;雌蚁是专职的“”;雄蚁的职能是。
3、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这种现象叫做。
4、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力量、状况和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优先享有和,优先选择,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与其他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5、群体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6、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举例并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及其特征
1、列举说出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和蜜蜂一样进行群体生活的动物。
2、分组讨论这种生活的共同特征,汇报结果并以实例说明。
3、自学教材37页,再次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然后向全班同学阐述。
4、阅读“白蚁的群体生活“及插图,学习讨论白蚁成员及其分工职能。
5、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这说明什么?
拓展区
纠错区
纠错区
6、阅读教材38页和插图,说出狒狒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工职能。
学习任务二:认识和了解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俗话说“人有人言”,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
2、“兽有兽语”,自学39页,社会行为的动物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3、各组分别举例说明一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动物的语言有哪些?
4、师生共同总结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
学习任务三:理解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1、动物为什么要进行群体生活?群体生活对动物个体有什么优势?
2、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懂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四、效果评价:
1、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蜻蜓、蝴蝶 B 蝗虫、蟋蟀 C 蜜蜂、白蚁 D 苍蝇、蚊子
2、下列动物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动物的“语言”( )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3、下列不属于蜜蜂社会行为特点的是( )
A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
B每个成员对于维持群体的生活都是必需的
C如果各个个体分开,将都嫩提高独立生存下去
D 各成员因适应不同的职能而出现了形态、结构的差异
4、下列不是狒狒群体中首领行为的是( )
A
《社会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