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基层的教师来说,在当前教育界的改革之风吹得正浓的时候,看到自己身旁的课堂还处在故步自封的状态,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心中潮水翻滚。现就结合当前农村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开展好素质教育,谈几点自己浅显的感悟与体会。
传统的教师观念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教师如“水桶”,学生如“水碗”,把课堂教学当作简单的“灌水”的过程。其二,有些老师把课堂当成了教师演“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三,重知识传授、轻方法引导和学生体验,导致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不能创新。其四,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够重视。因为学生的的个体差异、学比城镇小学生的差距更大,用同样的内容去教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够因材施教,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五,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这样一来,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质上空洞无物的局面。那么,教师的观念应如何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授课方面要少讲、精讲。学生一堂课的有效注意力也就那么十几分钟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尽量控制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上来,要敢于把时间还给学生,用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探究上来。而且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讲与不讲区别对待”:重点、难点、易错点,要讲;学生已经学会、学生自学就能会、讲了也不会的,要不讲。通过这种手段,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师在课堂作业布置上要下功夫,方法也要有所讲究。注意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布置提高能力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发展迁移拓展学生思维的作业。第三,教师要精于备课、深钻教材。备课时要充分体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依据学生的学情去备课。课堂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原动力。
我们都知道,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因为良好的语文学忆,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我认为,创设有效情境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人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孩子的好奇心更是强烈的,而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孩子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一个个悬念能自然地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的产生能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火烧云》中的“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一节时,和学生一起欣赏了我从优酷网下载的《火烧云变化》
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学生还会禁不住说出来:像马,好像还跪着呢,好像在等主人来骑;像狗,好像在飞奔;像狮子,好像懒洋洋地在睡觉……这时学生学情高涨,我顺势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后来我再次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视频,请三位学生分别
农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