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麻疹 (2)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疹
何登明主治医师
概况
麻疹病毒
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口腔黏膜斑、红色斑丘疹
传染性强
麻疹减毒活疫苗,使在全球消灭麻疹成为可能
麻疹病毒
副粘液病毒科,直径为100~250 nm
负股单链RNA
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除灵长类动物外,一般动物都不易感。
病原学
病毒侵入细胞后增殖可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病变,且在包浆或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紫外线能很快使病毒灭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患者是本病惟一传染源。
于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患者的眼结膜分泌物,鼻、咽、气管的分泌物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恢复期不携带病毒。
麻疹病毒通过喷嚏、咳嗽、讲话时借飞沫散布至周围空气中,易感者吸入飞沫而被传染。
流行病学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受麻疹疫苗者,接触感染者的90%以上能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本病以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本病常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最多。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及眼结膜上皮细胞内繁殖。
病毒侵入人体,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随血流到达全身各组织,病毒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并在此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
病毒血症可持续至出疹后第2日。
发病机制
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
全身性突发型超敏变态反应: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型麻疹;
延迟型变态反应:形成细胞损害及局部炎症。
麻疹病毒
鼻咽

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
引流淋巴结病毒增殖
3天
初期病毒血症
病毒散布各处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组织
3天
次期病毒血症
病毒散布全身
36h
发热及卡他性炎症

麻疹 (2)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马康康
  • 文件大小2.23 MB
  • 时间2018-04-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