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麻疹 (4)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婴幼儿中流行,临床上以发
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黏膜科氏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病程多为10天,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或心衰,本病传染性极强,易造成流行。
一、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电镜下呈球形和丝状,直径为
100-150nm,核心为单股RNA和三种核衣壳蛋白(L、P、N蛋
白),外层为脂蛋白膜,膜内有凝集素,能凝集猴红细胞,经组织
培养连续传代后,该病毒渐无致病性,而仍保持免疫性,故常用人
羊膜、原代人肾、人胚肺、猴肾、鸡胚、Vero、Hela等细胞培养传
代制成减毒活疫苗。麻疹病毒主要蛋白质的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
血清型,尚未发现亚型。世界各地分离出的麻疹病毒抗原性一致。
急性期患者的眼、结合膜和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尿液均存在麻疹
病毒。病毒随飞沫排除患者体外,其生活力(特别是传染性)仅能
维持很短时间,在室温环境中存活34小时;对热敏感,在阳光照射
下或流通的空气中30分钟即失去活力。耐寒冷和干燥,0℃以下可
生存数月至数年。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鼻、咽和眼分泌物均含
有病毒,并随飞沫排除体外,在病前2天至病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
一般无恢复期带毒。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很少。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小儿和未患过麻疹者,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6个月婴儿因
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
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下降,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四)流行特征:
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最多。
2、以往6月以下婴儿因获得被动性抗体而极少发病,
6月至 5岁为发病高峰,但近来调查证实6月以下婴儿也
可发病。
3、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发病年龄向后推移,青少
年和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
4、育龄妇女患麻疹增多,先天性麻疹和新生儿麻疹
也较以往增多。
三、发病机理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一方面由于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
起细胞病变;另一方面全身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发病
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麻疹病毒→患者鼻、咽、眼→上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⑴
入血至第一次病毒血症;⑵局部炎症反应(卡他症状)
入血的病毒→单核巨嗜细胞系统→⑴吞噬消灭而终止;⑵在其
内大量繁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病变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全身淋巴组织中有多核巨细胞形成反应
(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内含数十至百余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
落——嗜酸性包涵体)。口腔黏膜及黏膜下炎症,导致局部充血、渗
出、细胞浸润、坏死与角化,故形成麻疹黏膜斑;真皮毛细血管内
皮肿胀、增生、单核细胞浸润、红细胞、血浆渗出,形成皮疹。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预防接种过可延长至3-4周。
(二)典型麻疹:有三期经过。
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有:
⑴发热:一般逐渐上升,小儿也可骤起发病伴惊厥的;
⑵上呼吸道炎:表现为咳嗽、喷嚏、流涕等卡他样症状;
⑶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
⑷科氏斑:病后2-3天约90%患者有麻疹黏膜斑(口腔两侧
颊黏膜第一臼齿处,-1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一
般在2-3天消失)。该体征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出疹期:于病程第3-4天出现。同时伴体温升高。
皮疹特点:
⑴出疹顺序:始于发际、耳后→前额、面部、颈部→躯干、四
肢、手、足掌等,3-5天出齐;
⑵形状: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于皮肤,压之
退色,可部分融合成片状,疹间皮肤正常。重症者疹色深压之不退
色,皮疹高峰时毒血症状加重,表现为体温上升到40℃,伴嗜睡、
甚至瞻望、抽搐等,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
湿罗音,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浸润病变。
3、恢复期:出疹3-5天后进入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减
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暂时性的),伴糠麸样脱皮,历时约1周,无并发症者病程约10天。
(三)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见于接触麻疹后、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通过胎盘
获得部分免疫的儿童。表现为病情轻、病程短、可无前驱期、发热
可有可无、科氏斑少或无、皮疹稀疏散在,甚至见不到皮疹、并发
症极少。
2、重型麻疹:病情重,可有下列数种:
⑴中毒性麻疹:体温大于40℃,中毒症状重,早期出现大量紫
兰色融和性皮疹,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谵妄、抽搐、昏迷等)。
⑵休克性麻疹:出现循环衰竭。
⑶出血性麻疹:高热、皮疹多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
五、并

麻疹 (4)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马康康
  • 文件大小188 KB
  • 时间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