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而且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甚至于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思维态势里,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个作坊,或是一个现代车间,限制得较死。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中有一根绳子牵着他们,我们就无法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等等,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堂《紫藤萝瀑布》教学是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下面就这堂课的一个片断加以描述。
二、教学案例
师: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焦虑化为宁静与喜悦。
生:紫藤萝花使“我”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
师: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学生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F、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F、“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