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5—8单元教材分析
大家好,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室组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说新课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下面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二册5—8单元的一些教学体会。
第五单元:
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本组课文主要
是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个主题来编写的。这一单元里有许多大家都很熟悉的教材,其实我们老师熟悉,小朋友也很熟悉。对于这样大家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在教学时要找准重点,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围绕课题或者用好插图直奔教学重点。
19、《乌鸦喝水》
看图引题(一只乌鸦的图。)
了解乌鸦是一种怎样的鸟,主要观察点落在嘴大大的。
再次看图,让学生看清,乌鸦当时口渴了,很想喝水,随机教学“喝”和“渴”两个生字。
出题乌鸦喝水
质疑:喝到水了吗?怎么喝到的?
二、初读课文,教学其他生字。
三、用好插图,讲读课文
1、乌鸦喝到水了吗?学生最有可能说,喝到了。此时引导学生很容易就喝到了吗?引导学生理出:乌鸦想喝水----喝不到----想办法----喝着水的线索。
2、哪一小节写写乌鸦喝不着水?通过读第一小节,看看旁边这幅图,
弄明白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小乌鸦的嘴大这三个原因是同时存在的,只要有一个不存在乌鸦就有可能喝到水。在此基础上读好;怎么办呢?肯定会有感触的。
3、通过教师的引读“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引导学生默读第三节,看看旁边的插图,想想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
这个过程可以采用现场演示的方法,就是在演示时一定要注意石子一定要不大不小正合适,让学生即能看清乌鸦放了很多的石子,感受到乌鸦为了喝到水是那么的有耐心,又能让学生看清水是在渐渐升高。然后马上读好;乌鸦就喝着水了。读出乌鸦当时喜悦的心情。
4、齐读全文后可以想一想,乌鸦喝到水的办法好在哪里?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乌鸦很会动脑筋,他能充分用好身边的东西解决问题,通过看图巧妙的理解‘旁边’意思,读出“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当时兴奋的心情。
20、《司马光》
我想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表现出司马光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想出了好办法使掉在水缸里的孩子及时得上,因此只要抓住重点小节的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1、比如通过仔细地观察插图就可以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此时司马光没有慌,两者进行对比就一下子体现出司马光是那样的沉着冷静。抓住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司马光为了救伙伴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通过看图我们发现缸的确很大,但就是这样,司马光没有慌,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通过模仿做动作和反复的朗读,就能把司马光的勇敢、镇定真正学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21《称象》和上一篇课文一样,这也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教材,很多小朋友也很熟悉。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加强范读和领读。这篇课文可以先从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入手,找到相应的小节,通过阅读理解感受到象是那么大,那么重。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到大家想办法,以及官员们的办法为什么不可行上。第三小节虽然也比较长,但学生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可以不必作为重点处理。第四小节无疑是本课的重点,但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过分拔高,面面俱到,只要通过看图或实验弄清大象的重量就是等于石头的重量就能把曹冲的办法弄清楚,至于曹冲称象的具体每个步骤只要简单了解不必完全弄明白。朗读抓住“才”作为重点。
识字5;
1、《识字5》是一则小朋友非常喜欢的字谜,可能你没上他们就已经会猜了,但这种猜更多的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为真的要让他们说说怎么猜出来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实字谜只是一种形式,猜出来不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关键是通过猜字谜这个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读懂文本,说得清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2、在三个字谜中,第三个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因为第三个需要一定的联想能力,与前面两个关光读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是有一定区别,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猜字谜的方法。
3、识字5的教学可以和后面的口语交际的猜谜活动一起进行,效率更高一些。
《四个太阳》
这是一篇学生很喜欢的课文,适合开课。顺便说一下19课开课也不错。我们大家都有这种感觉,没上过的课文就不知道上下来学生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开课。(发挥)所以我想把自己感到比较适合开课的课文给大家做一个推荐,还给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有个参考。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本身就很美,所以过多的分析都没有意义,主要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
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5—8单元教材分析.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