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之声》观后感.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音乐之声》观后感
看过电影《音乐之声》的人们一定会对片中的女主人公玛利亚留有深刻的印象。玛利亚是一位来自修道院的修女,到了上校一家做家庭女教师,在与七个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以她的热情、宽容、幽默、自尊和自信赢得了孩子们与上校的爱,从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音乐之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常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我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都会像我一样无法忘却这部电影。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真正打动每个人内心的纯真的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
《音乐之声》的女主人公是见习修女玛利亚这个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于是就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女教师。
男主人公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像对待之前12个家庭教师那样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更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之后,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7个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
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
由于玛利亚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最终拒绝了男爵夫人,他来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跨过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玛利亚充满爱心、快乐、活泼,勇于接受挑战,同时聪明、大度,富有智慧、多才多艺。她让一个本来了无生机的家庭逐渐散发出生气和活力,她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回归天性,逐渐喜欢她、依赖她;她还将一个冷酷的男人的激情也重新点燃,最终放弃富有的冷酷的男爵遗孀而选择她作为孩子们的母亲。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玛利亚凭借她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的理解,赢得了孩子们和上校的心。
有人说一个好女人是一粒火种,是一本好书,是一首温馨的音乐,是耐人寻味、引人追随的一股力量。而玛利亚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让我敬佩、欣赏!
如果说音乐是这部电影的灵魂,那么

《音乐之声》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