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意象,领略意境
1
二、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2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合成一幅弥气氛阴冷,色调灰暗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杨柳”“晓风”“残月”这些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离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二、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3
二、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流水)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白云)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4
二、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年)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2分)
5
二、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象和意境的关系类似于砖瓦和整座楼房的关系一样。意境美是我国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特征。
6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个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因而受到打击,政治报负不能实现,眼看着报国的宏愿成为泡影,这使他的心情十分苦闷。他登上了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这一千古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现在是看不到了,后来的贤明君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只能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台远眺,只见宇宙茫茫,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念着这首诗我们眼前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北方的原野苍苍茫茫,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诗人孤独地兀立着,他两鬓苍苍,须发飘飘,他极目远眺,泪流满面。面对着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他吟唱着……
这首诗的意境是苍凉而悲壮的。
7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桂花是极细小的,诗人如何能觉察它的坠落呢?是凭花落衣襟引起的触觉?是凭花落作响引起的听觉?还是凭花落飘坠时所发出的丝丝芬芳引起的嗅觉?但更有可能的是它只不过是诗人的一种内心感觉。由此足见诗人内心的闲静。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的银辉时,山鸟觉察到了光线的变化,像是受了惊吓似的啼叫了起来。诗人以动衬静,创造了一个静谧幽远的意境。
8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微雨里的楚江,漠漠中的重帆,冥冥中的去鸟,含滋的浦树。暮雨的色调是暗淡的,钟声带着暮色,引起阴沉的联想。船帆因暮雨打湿而显得沉重,连通常轻盈的鸟翅,都变得迟缓了。树色是迷蒙的,大海的远方是凄迷的,全部景物都因为暮雨而构成了一种沉重的、阴湿的、低回的意境。
9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